第106节(1 / 2)

力荐河山 退戈 2283 字 12天前

“他能!”方拭非说,“他连我这是非都能给他倒了!”

林行远实在忍不住要幸灾乐祸:“认命吧。你也是活该。”

看来友谊的小船还是太脆弱,这片小河流上不允许它通过。

不过,这种话终究也只是戏言而已。用来缓和气氛,倒也还行,若要当真,那他与礼部尚书之间必有一疯。

过不了几日,顾登恒便收到了官员弹劾礼部尚书懒政之罪。

又过不了多久,礼部尚书正重请朝中文官出卷一事,被人泄漏出去。

毕竟都是同朝为官,原本科考出题官员已经确定,你忽然反悔前来找我,岂非逼我得罪他人?

果不其然,消息一经泄漏,众出题官员立马去找礼部尚书对峙。高尚书并未否认,点头称是。众人自然被激怒。

先前礼部已得罪过一次国子监,两官署平日有不少交集,自然不能交恶,最终在他人劝说下才勉强重修于好,可也不过是明面关系融洽,私下为何只有自己晓得。

这次出题一事,叫相关官员大为不满,认为高尚书分明是在狠狠打他们脸面,恼怒之下,便一同入宫,请陛下主持公道。

顾登恒头都要炸了。

礼部尚书不肯道出实情,只平淡地说此次考题出卷有误,他不能认同。偏偏又不说哪里不认同,叫顾登恒想偏帮都没个站得住的理由。

双方对峙无果,最终不欢而散。

方拭非从殿中侍御史处得知此事,深感歉意。

礼部尚书如今腹背受敌,受人指摘,一是尚无线索,怕打草惊蛇,二应该就是在为她考虑。

她当时不将考题直接交于他,而是用这种婉转诡异的方式一次次提醒,估计让高尚书以为,自己是不想露面,也不敢露面。他尊重自己的想法,一力承担,好为自己隐瞒。

也的确。能在卷子拟定前,就买到考题范围的考子,得是什么样的身份背景?得罪了他们,会是什么后果?谁又是泄漏考题的官员?一个、两个、还是八九十,甚至人人有份呢?

到时候她连要害自己的人是谁都不知道,却已满朝树敌。

为官之人,你要有胆量,可树敌太多,是活不长久的。所谓三人成虎,他人之言不得不防。

所以,顾虑才是正常,能有勇气站出来,已经不错了。

方拭非如今在台院做事,那是一个出不得岔子的地方,本就危机重重,她不算受人器重,此前已屡次遭人嫉妒,被罚过数次,更松懈不得。

他一礼部尚书尚且要面临今日境地,换做是她,可以想见。

然而此番维护,却叫方拭非更加心虚。好像王声远说的是真的,自己糟蹋了高尚书的一颗真心。

杜修远听到风声四起,跑来找方拭非喝酒,从家里提了两罐别人送来的黄酒,要为她庆贺。

“看来你还真做到了。”杜修远说,“真是叫我刮目相看。”

林行远说:“你可别说她了。你没见她整日愁眉苦脸,不得心安。”

“为何?”杜修远笑道,“因为伤了高尚书的心吗?”

方拭非萎靡道:“你别提高尚书了。我明明什么都没做,还做好了被他怪罪的准备,结果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嘛?还不如他来骂我一顿呢。”

杜修远又笑:“那是他伤了你的心?”

“唉,老实人真是欺负不得老实人。”方拭非叹道,“换成王尚书,我就任由他这根油条在这沸腾的油锅里翻腾,在燎原的战火中燃烧。”

林行远说:“王尚书又开罪你了?”

杜修远这才说了句实话:“你也不用太替他担心。既然能做到礼部尚书,就不是普通的老实人,心里肯定是门清的,如今这样做,应当有自己的考量。何况科举泄题舞弊一事,本就该礼部尚书管。就算你不说,也不代表事情就不存在。他御下不严,选人不才,不是他的错是谁的错?既然是他的错,合该由他烦恼。”

林行远赞同点头。

杜修远说:“你愤懑,不过是看不惯那些人借机闹事,贼喊捉贼。”

林行远还是点头。

方拭非说:“可是如今一时找不到愿意帮礼部尚书出卷的官员了。科举在即,办不好事,岂非糟糕?再者,此时正是良机啊,晚了指不定他们能找出什么理由来狡辩。何况,高尚书要是不将我供出来,怎能证明那题目是出售给学子的考题,而非为了陷害他们,特意才从出卷的地方找人偷出来的呢?”

林行远一口酒喷了出来:“这听你连说可是再者何况的,我这颗心都七上八下的。你就干脆些,直说结果吧。”

方拭非两手环胸道:“既然如此,恶人不如由我来做,反正我已得罪了朝中最大的那一个,也不怕多加几个。最多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林行远的视线随着她站起来而往上移,听着这个身影忽然显得高大起来的人说:

“告诉他们,进士科头名方拭非,要在科举之前,向诸位考子讲一讲,好的科举考题,究竟是要怎么答的。”

第112章 题目

“咚!咚!”

“开讲了!今日开讲!”

铜锣响过之处, 人群涌动, 朝着前方推挤。

看模样应该多是书生, 如今全没了形象, 手里捏着纸笔,一面护住衣服, 一面大声叫喊。

“让一让啊, 麻烦让一让!不听课的人请让开,不赶考进士科的也请先让一让!”

“全京城都没这么多考进士科的人吧?无关人等凑什么热闹?”

“今年还未能赶考,明年也可以嘛。就问有几个能年纪轻轻一举中第的?我等即不是国子监生徒,家中也无朝廷官员能提点, 能到今日如何艰难?即便是听方御史说两句朝廷如何阅卷,哪些算是重要,也是好的。”

“就是,这可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了,谁晓得现在不成,今后也不成?可这方御史今年来讲了,明年还能继续来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