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章 收复燕云(2 / 2)

玩宋 春溪笛晓 2064 字 2个月前

自从广泛推广高产耐旱的占城稻,大宋的粮食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人口也迎来了空前的大爆炸,光是开封一城就养活了过百万人口。

可惜,由于西线、北线外地频繁侵扰,土地多荒弃,如今的“大宋粮仓”只在江南富饶之地。这也是王安石能在鄞县一带行借贷之法的原因,不管如何遭灾,江南之地都远比其他地方能承受,不会因为借贷利息弄得丢田失地、家破人亡,抗灾能力比北方诸州强多了。

王雱准备在江南以北的各州推广一些种植周期短、获利大的经济作物,增加这些地方的人口。最好是能在北方沿岸也开个市舶司,扩建属于北方的贸易港口,地方他也选好了:密州。

密州这地方,其实就是后世的青岛,气候宜人,风光美丽,还适合种植啤酒花,可以说是中国啤酒之乡。王雱准备让沈括研究一下蛇麻草的人工种植项目,到时让人往密州那边种,大力推进密州扩港项目。

到时南北海上皆通航,水路通畅,有海上贸易为北方诸州输血,也不至于败落。当然,王雱觉得要是能拿下天津就更方便了,经黄河主道直通洛阳,运输多么便捷!天津港多有搞头!

沈括给小屁孩们讲完课之后,王雱就挂起舆图和他们说起自己的构想,很是惋惜燕云十六州被人扒拉走了,成了辽人的南京道,要是可以把它收回来的话,运输线就好搞了!等你们长大了,一定得把燕云拿回来啊!

一溜小屁孩被王雱讲了天津港的好处,又被科普了太/祖和太/宗当年准备如何收复燕云,都心神激荡,立下宏愿表示一定会完成太/祖遗愿,必定将燕云十六州给收回来!

沈括在一旁听得一阵无语,按年龄算,王雱自己也没满二十,就那么几岁的差距,你忽悠人去收复燕云能不能别把自己摘走?!不知道的人听了怕是会以为你这小子七老八十了,在和后辈交待遗志!

可听着王雱讲收复燕云的好处,沈括也觉着燕云自古以来就属于他们,那长城还是始皇帝时候修的,凭什么不要回来?有了这一块,他们既可以建港,又可以据天险防御外敌,多好,多棒!

王雱给我方有生力量进行一通无差别洗脑,愉快地结束了他们的课程,把小舅子囫囵着给送回了岳父那边,天气冷了,他还在岳父凶狠的目光中蹭了碗岳母熬的暖汤喝。

王雱走后,司马光把司马康拎去书房,问他今天都学了什么,主要是想知道王雱有没有教司马康什么邪门歪道。与谏院同僚相处多了,司马光也觉得王雱这小子邪乎得很,等闲不要听他说话,听他说完你就忘了原来的想法、原来的道理!

司马康把今天由沈括讲课的事和司马光讲了,还把课堂笔记拿出来给司马光检查,相当地乖巧。

司马光对沈括观感不错,主要是,有王雱这操蛋玩意作对比,他身边那一溜朋友看着都很棒,肯踏实做事,不会瞎闹腾!他看完沈括的讲课内容,再往下翻,却看到司马康绘制的一张舆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十六个红点。

司马光定定地看着那十六个红点。

司马康见司马光翻到了这一页,便把王雱讲的内容也复述了一遍。他年纪还小,不知道用兵艰难,不知道国库空虚,只想着王雱说的几个要点:第一,这地方是我们的,看到那长城没有,是我们的先祖用血汗堆起来的,这就是证据!第二,收复它好处可多了,什么天险可防御外敌啦,什么全面铺开北方贸易线啦……

看着一脸稚气的司马康如数家珍般报出“收复燕云十大好处”,司马光本来要教育他的一番道理慢慢消弭于胸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言的闷沉。可以收复燕云的话,谁不想收复?

只是,太难了啊。

战事一起,多少人得家破人亡?无端毁弃盟约,更是会招来非议,道义上站不住脚!西夏、吐蕃都在旁窥伺,一旦他们寻机发难,大宋的处境就危险了!

可面对这样稚嫩的一张面孔,司马光怎么好把朝廷的种种难处给他一一明说?这个年纪的孩子理当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想,不应当太早知晓那些避不开的艰难险阻。

若是没遇见过王雱那小子,司马光绝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见过那样一个小孩之后,别家小孩不是太无知,就是太愚钝,没哪个能比得过他。

司马光不求司马康也能有那样的大出息,但至少别差太远,免得王安石那厮天天在他面前得瑟。

由他们去吧。

司马光的坚持被悄无声息地蚕食了一小角。

另一边,赵仲针也兴致勃勃地和他爹赵宗实说起今天的课程。沈括讲的农事他不大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王雱所说的收复燕云,和他爹说起来就格外兴奋。

赵宗实素来谨慎守礼,听赵仲针说得手舞足蹈,只差没把王雱的话逐字逐句背出来,不由皱起眉头劝诫了赵仲针几句,让他谨言慎行,莫听了几句大话就到处嚷嚷。

赵仲针不敢反驳他爹,郁闷地抱着自己的课堂笔记走了,回到房间后取出王雱教他们用的炭笔在笔记上一笔一划地补了句:不管,反正就是要收复燕云,才不是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