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413 字 2天前

接着,孙策下诏,从各水师抽调精兵强将,赶赴鄱阳湖,悄悄组建右都护水师,以备不测。

准备的过程很顺利,但军师处推演的结果也很惊人。如果黄忠部进驻汉中,与曹昂对峙,即使不增兵,军费开支也会大量增加,对已经捉襟见肘的军费来说无疑是雪中加霜。初步估计,近三十万人马的全部支出将超过一百五十亿,占财政收入近七成。如果大规模开战,军费还会大幅度上升,财政赤字在所难免。

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虽然富有天下,孙策还是觉得压力山大。战线拉得太长,精兵战略的成本又太高,他实在有些支撑不住,体会到了美帝当年陷在中东的窘况。

国虽大,好战必亡。古人诚不我欺。当初的步子跨得有点大,扯着蛋了。

黄汉升啊,你一定要稳住,千万不要急。给我两年的准备时间,关中恢复了生机,压力就小多了。

……

腊月底,孙尚香、陆逊、徐节赶到汝阳,洛阳的军务暂时交给了吕蒙、高顺和辛毗。

孙尚香对高顺印象甚佳,将高顺提到了与吕蒙比肩的位置,倚为左膀右臂。这个决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高顺统领的旧部归心,全心拥护这个年轻的女都护,吕小环也非常感激,从五原、朔方招揽了一批女骑士,送到洛阳,补上了韩少英的空缺。

不仅如此,这还帮了沈友不少忙。得知左都护器重并州人,尤其是雁门以北的并州人,将并州女骑士作为近卫骑,刚刚归降的并州人深感荣幸,心里的疙瘩不知不觉的融解了许多,非常配合沈友的工作,积极推行新政,应征入伍,组建起一只拥有两万精骑的北疆骑兵。

在洛阳主政近一年,孙尚香沉稳了很多,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见面就扑上来撒娇。就连奉命去迎的孙权见了,都有些诧异,盯着孙尚香看了半天。

上了殿,行了礼,孙策走到孙尚香面前,伸手捏捏她的鼻尖,笑道:“好样的,总算有点大将气度了。难怪洛阳、弘农恢复得那么好。”

孙尚香红了脸,躬身道:“都是诸将协助得力,并非臣一人之功。”

“哈!”孙策很惊讶,转身对孙权说道:“看见没有,小妹居然知道谦虚了。”

孙权也笑道:“陛下所言甚是,左都护进步喜人,不愧为陛下手足。”

孙尚香白了孙权一眼。“看你这话说的,你不是陛下手足吗?也对,你现在不是手足,是心腹了。陛下作书,每次都夸你,说你为他分忧,是宗室中少有的施政之才,尤其是经济,颇有独到之处。”

“是……是吗?”孙权有些诧异,讪讪地看了孙策一眼,又道:“那是陛下鼓励我呢。我这点能力,也就是处理一些文牍,与施政可没什么关系,更谈不上经济。”

孙尚香不解。“经济有什么不好,你这么紧张作甚?”

孙权急了,涨红了脸,脱口而出。“我哪有?小妹,你不要乱说。”

第2458章 骄兵

孙尚香越发狐疑,盯着孙权看了又看。

孙权目光有些躲闪,随好又镇定下来,笑道:“好吧,我承认,看到左都护,我紧张了。”

孙尚香撇了撇嘴,哼了一声,抬手指了指孙权。“你不老实,肯定心里有鬼。”接着又加了一句。“从小就这样,兄弟姊妹八人,就你心眼最多。”

孙权也笑了。“我只是小聪明,陛下才是大智慧,你们几个也各有所长,我是望尘莫及,只能在陛下左右奉承些文牍,略尽绵薄之力。”

孙尚香还待再说,陆逊轻轻咳嗽了一声,上前行礼,又恭恭敬敬地向孙权行了一礼。徐节也跟着上前行礼。孙权连忙还礼,口称不敢。论官爵,论影响力,他们可都比他高出不少。

孙策摆摆手,说道:“都是自家人,就别那么客套了。尚香,知道我召你们回来的原因吗?”

孙尚香收起笑容,和陆逊、徐节一起躬身施礼。“请陛下训示。”

孙策命人取来几份军报,递给孙尚香,又铺开地图,指指汉中。“汉中大战将起,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孙尚香三人一听,下意识的互相看了一眼。孙策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只要他们能拿出让孙策满意的方案,从汉中进攻蜀地的任务很可能就是他们的。

兴奋过后,孙尚香随即皱起眉头。“这么快?用兵汉中,最合适的路线是从关中发兵、运粮。关中的新政刚刚推行一年,民心初定,百姓储积不多,这时候大举兴兵,消耗太大,怕是不妥。”

孙策点点头,却不多说什么,只是示意孙尚香先看看军报。

孙尚香不再多说,埋头阅读军报,不时看一眼地图,修饰得很精致的细长眉毛不时轻蹙,粉嫩的小脸上多了几分与年龄不太相衬的凝重。陆逊、徐节也一样,一言不发,却又让人觉得默契无比。

孙策坐在御案后,看着孙尚香三人,心中欣慰。不管怎么说,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变化,孙尚香以一女子为将,虽然也遭到了一些置疑,大部人还是接受的。这既和孙尚香本人的天赋有关,也离不开他的悉心栽培和引导。没有那么多铺垫,她是走不到这一步的。

孙权站在一旁,眼睛看着孙尚香等人,余光却一直在注视孙策。他看到了孙策的满意,心里多少有些失落。前些日子,孙策有意让他去就国长沙,协助孙翊,被他拒绝了。现在孙策为孙翊组建水师,又打算委任孙尚香指挥汉中战役,他只能置身局外,看着弟妹指挥千军万马,征战沙场。

孙尚香等人看完军报,又凑在一起,低声商量了几句。孙尚香几乎没说什么,大部分时候是听陆逊和徐节建议,最后点了点头,转身看向孙策。

“陛下,臣等以为,眼下不具备大举攻蜀的条件。”

孙策笑笑,示意孙尚香接着说。

孙尚香取过地图,与孙策隔案而坐,解说了自己的理由。她说的理由和沮授、郭嘉等人的分析差不多,觉得汉中作战的战线太长,道路又不走,运输的消耗太大。由汉中攻蜀,必然要面对剑阁等天险,兵力优势发挥不出来,如果没有绝对的优势,很难取胜。

因此,她建议暂时不增兵,不以攻蜀为目标,命令黄忠部稳扎稳打,以全取汉中为目标。为此,可以要求马腾、阎行从凉州提供一些帮助,收集一些牛羊、战马,沿汉水而下,夹击汉中的蜀军。如果有必要,可以将鲁肃部西移,增加凉州的兵力,吸引曹昂的注意力,迫使他分兵。

孙策仔细听完,又问了陆逊和徐节的意见。陆逊、徐节表示附和孙尚香的观点。事实上,他们在来的路上就分析过孙策召他们述职的原因,估计到可能让他们西进关中,只是当时不知道汉中的战况,没想到黄忠已经攻取西城,将战线推进到汉中腹地。

陆逊认为,这固然是个机会,也是个陷阱,更是对大吴君臣的考验。如果被眼前形势所欺,急于求成,仓促发起全面进攻,届时受阻剑阁雄关,不管是受挫,还是僵持不下,都会挫伤士气。

除此之外,陆逊提出一个猜测:这可能是蜀国君臣的最后一次努力。汉中乃是益州北方门户,失汉中则封门闭户,迎敌于门。若非得己,曹操绝不会如此。或许是知形势不利,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做最后的尝试。如果得逞,蜀国借着这股士气,至少可以支持十年,以观形势。如果不能得逞,蜀国君臣取胜无望,也许就要考虑称臣的问题。

这也许就是曹操一直没有拒绝谈判的原因。

孙策很意外,但仔细想想,未尝没有这种可能。曹操父子也好,许攸、陈宫也罢,都是熟知史书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仅凭一个益州支持不了太久,曹昂、陈宫更是效仿过新政的,他们太清楚双方的实力差距了,怎么可能一意孤地,顽抗到底?

之所以没有投降,应该与忠诚无关。如果真是不计利害,一心效忠汉室,他何至于到现在也没有立皇长子登基。他们只是不死心,觉得新生的大吴有自溃的可能,他们还有捡便宜的机会。

就像历史上项羽和刘邦的故事一样。

孙策忍不住笑了。看来在他们的眼里,我还是个年轻的寒门武夫啊。能打天下,未必能守天下。

“尚香,你们三个仔细商量一下,拟一份攻略出来。至少要有两个版本:一是黄忠全取汉中,一是黄忠受挫,需要驰援汉中。有什么需要查阅的资料,直接问仲谋,他清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