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517 字 2天前

曹昂转怒为喜,连忙收起拔出半截的长刀,将华佗请到榻前。他早就听说过这位神医,却是第一次见。华佗也不客气,走到病榻前,问清丁夫人晕厥的原因,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裹铺在案上,从里面取出一根金针,一针扎了下去,丁夫人立刻睁开了眼睛,一声叹息,随即放声大哭。

曹昂又惊又喜,喃喃说道:“先生神技。”

“没什么。”华佗却皱了皱眉。“夫人虽然醒了,却有大悲痛,怕是还会有其他症状,将军要有准备。”

曹昂拱手施礼。“敢请先生在府中稍待数日,以便及时为家母医治,免遭不测。”

华佗也没太推辞,点头答应了。曹昂命人为华佗安排住处,又极力安慰丁夫人,表示一定会找孙策讨还公道,勉强将丁夫人安抚住了,这才来到前堂。

曹仁和陈宫、卫臻已经赶到,听到这个消息,曹仁很惊讶,他完全无法理解孙策的所作所为。战场上杀得死去活来是常有的事,怎么能随便就抄了家,特别是曹操还在长安,孙策又与袁谭有默契的情况下。这算什么意思?

陈宫却不急,他慢吞吞地说道:“报复长史的抵抗只是一个借口,孙策这是要对豫州世家下手,又没必胜的把握,先拿曹家做个试探罢了。钱粮是拿不回来了,家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长史派人去见孙策,责之以义,讨回家人便是了。”

曹仁大怒。“那我家几代人积累的产业,就这么送与孙策?”

陈宫不紧不慢。“长史破家为国,谋的是大功业,连性命都置之度外,这点损失值得长史动怒吗?长史如果有实力,径直攻破汝南,将孙策的家人拘来便是。如果能攻破扬州,将富春孙氏连根拔起,那就更好了。长史眼下有这实力吗?”

曹仁被陈宫噎得哑口无言,气得拂袖而去。

陈宫没理他,转头对曹昂说道:“府君,派人去见孙策吧,先把人救回来再说。你亲自去见袁使君。孙策如此行事,必是为作战筹集钱粮,这个冬天怕是不能太平了。我们不能作壁上观,不仅要发兵攻击沛国,牵制孙策的兵力,还要声援豫州世族,必不能让孙策得意,否则必有大患。”

第584章 静极思动

孙策赶到平舆已是半夜,他不想惊动太多人,就在城外大营休息。

孙坚在城里,当夜值守的是孙策的舅舅吴景。对孙策突然回城,吴景很惊讶,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当他问清是因为袁权身体不舒服,急需就医时,有点不快。“一个妇人而已,何必如此兴师动众。伯符,你这么做不妥得很,明日你父亲知道了,恐怕会责备你几句,你到时候可别顶嘴。”

孙策笑嘻嘻地说道:“怎么了,我阿翁这两天心情不好?”

吴景将披在身上的衣服往上提了提,揪着下巴的胡子想了想。“伯符,我是你的舅舅,就托大问你一件事,你愿意回答我就回答,不愿意就算了。”

孙策看着吴景,抬起手。“阿舅,你别急着说,让我猜一猜。”

吴景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却还是满怀希望地看着孙策。孙策转转眼珠,笑道:“诸将静极思动了,想立功,又怕没机会,就在我阿翁面前抱怨,是不是?”

吴景眉梢轻扬,顾左右而言他。“伯符,你和那些书生在一起时间太长了,就会瞎猜。”

“我猜错了?”

吴景抚着胡须,耷拉着眼皮。孙策盯着他看,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吴景憋不住了。“虽不中,亦不远。你父亲以军功入仕,从征羌以来,有十几年都是在战场上度过,忽然闲下来,的确有些不适应。这次本想在洛阳打一仗,上报朝廷封侯之恩,下报朱太尉提携之义,没曾想中途变卦,回到汝南休整,看着你们在浚仪打得热火朝天,你知道他心里是什么感觉?”

“既欣慰,又羡慕?”

“差不多吧。”

孙策坐了下来,脱掉战靴,浓烈的脚臭味顿时弥漫在大帐中,薰得吴景直皱眉,叫人进来,打水给孙策洗脚,又将孙策的战靴扔到外面去。孙策打量着那个强颜欢笑的侍女,又看看捏着鼻子的吴景。“阿舅,你应该读过战报,知道我这次的战果和损失,我冒昧的问一句,如果这一仗由你们来打,损失会有多大?”

吴景瞪了孙策一眼。“知道你的部下精锐,损失小,可是你想过没有,你的部下平时花销多大,装备多好?如果我们有你那样的装备……”

“阿舅能不能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装备的问题,我们待会儿再谈。”

“这个……”吴景神情不悦,却还是勉强说道:“大概在两到三倍之间。”

“两到三倍,仅是抚恤要多花多少钱?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补足损失的人手?如果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休整,你们能再次投入战斗,而且保证战力不会有明显的损失吗?”

吴景闭上了嘴巴,眼神阴郁。孙策说得很对,损失太大,不仅抚恤会成倍增加,而且战力受损,需要更长的时间休整才能恢复。可是孙策说得有道理,不代表他就说得对,不能总是让他上阵,却让孙坚和他们这些老将休息吧。

“如果让你们去打浚仪之战,当我南征的时候,谁来负责北部防线,挡住袁谭的攻击?”

吴景原本阴着脸,忽然听到孙策这句,顿时眼神一亮。“袁谭会攻击豫州?”

“你觉得袁谭会坐视我们讨伐刘勋、陈登?”

吴景转怒为喜,连连点头。他明白了孙策的意思。浚仪之战只是铺垫,这个秋冬的战斗才是正题。如果浚仪之战就由他们负责,秋冬之战他们就没法参预,只能看着孙策率部立功了。他的部下精锐,损失小,短暂休整后就可以重新投入战场。

“阿舅,别人有这样的想法,我可以理解,你有这样的想法,我很意外。”孙策尽量让语气保持克制,不刺激吴景那敏感的自尊心。说实在的,吴景的表现让他很失望。“我们父子一体,需要争功吗?还是说阿翁统御不了他麾下的这些将领?”

吴景连连摆手。“伯符,你误会了,我没有这样的意思。”

“如果是我误会了,那再好不过。”孙策没有再追究,但他决定明天要和老爹孙坚好好谈谈。连吴景都有这样的想法,程普、黄盖等人会怎么想?斤斤计较于这样的小事,一点大局观都没有,以后还怎么配合作战。

两人很默契的扯开了话题,孙策有选择的解释了一下自己的计划,好让吴景有所准备。孙坚的部下有三种人:一是以孙贲、孙辅为代表的孙氏子弟;一是外亲,包括以吴景为代表的吴夫人一系和以徐琨为代表的姑姑一系;还有就是程普、黄盖等外姓将领。外亲之中,徐琨的能力明显强于吴景,如果吴景不好好努力,无法承担这个代表作用,徐琨的作用就会加重,很快就会脱颖而出,新老将领之间的矛盾会加剧。

吴景不知道孙策有这样的担心,但孙策如此信任他,他非常满意。甥舅二人说了半夜话,就在一个大帐里休息了。借着这个机会,孙策也将孙坚部下的情况了解了七七八八。

第二天一早,孙坚来到大帐,看到孙策,很是意外。不出吴景所料,当孙坚得知孙策是为袁权回来的,他很不以为然,指责孙策分不清轻重。孙策之前被吴景提醒过,也没争辩。他知道袁权有能力证明她的价值,她只是在等一个机会而已。

“我要对豫州世家动手,袁谭绝不会坐视,北线很快就会有战斗,陈登、刘勋很可能响应,南北两条线,阿翁你愿意在哪条线?”

一听有仗可打,孙坚顿时把其他的事都扔在一边,双手一摊。“我无所谓啊,哪条线都可以,袁谭也好,陈登也罢,我都不在话下。”

“我们没钱,损失越小越好,尤其要尽可能控制伤亡,否则没有足够的钱发抚恤。”

孙坚有些挠头了。他的作战经验的确比孙策多,战绩也很可观,但那常常是以重大伤亡为代价的。到目前为止,他没打过伤亡率如此低的大胜仗。每次作战之后的抚恤和赏赐都是让他很头疼的一件事,所以他的主力一直没有过万,大多都是随战随征。

如果要损失小,当然是防守更合适。他们父子还没有实力进取兖州,北线必然是守,南线才是进攻,进攻的损失自然会比较大。

但是,攻城掠地的功劳大啊,打起来更爽。

“我……和你阿舅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