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节(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505 字 2天前

“那我们都别去。”

“那也不行。”孙坚喃喃说道。他抬起手,拍打着额头,进退两难。这是一个两难困境,不管去不去,不管是谁去,孙家都会输得一无所有。

孙策也不说话。他知道很难说服孙坚,但他必须说服孙坚。要想说服他,先要断了他的想法,让他无路可走,然后再给他一个希望,他才会听从。如果一开始就给出解决方案,他是不会答应的。

“伯符,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阿翁,你先回豫州,我留在洛阳,想办法劝说朱太尉。如果能劝住他,那当然万事大吉。如果劝不住,还是由我去勤王吧。你去了,凶多吉少。我去了,也许会死人,但谁会死,还真说不定。徐荣都被我整死了,王允那个书生又算得了什么。”孙策慢悠悠地说道:“阿翁,论作战,你是我的引路人。论坑人,我自学成才,而且出类拔萃。”

孙坚还在犹豫,孙策又用岩央求的语气说道:“阿翁,郭奉孝为什么赶去颍川,一定要我来?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我能说服你。如果我做不到,他们会认为我能力有限,以后谁还肯跟着我?帮帮忙,行不行?”

孙坚盯着孙策看了半晌,噗哧一声笑了,抬手拍了孙策一下。“竖子,你这是跟谁学的,滑嘴滑舌,没个正经。”笑容一展即收,他又惭愧地叹了一口气。“伯符,我这个父亲做得不称职啊。不能为你遮风挡雨也就罢了,还要你来为我排忧解难。”

第433章 交接

张纮上了马车,坐在郭嘉对面。郤俭见状,识相的告退,还顺手带上了车门。

“这人是谁?”

“颍川阳城郤俭,一个修道之人,也不知怎么的就跟了将军。他手里有个药方,对外伤效果不错。”

张纮嘴角露出一丝浅笑。“将军能包容并蓄,唯才是用,将来一定能成大事。”

郭嘉转过头,目光透过车窗,看向远处并肩而立的孙家父子。“将军的胸襟不仅在于能用人,更在于能爱人。他虽然读书少,却心有大仁。由此可见,胸中是否有仁义与读书没什么关系,这是与天俱来的。”

“奉孝,过犹不及。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绝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教化还是需要的。”

郭嘉含糊地应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张纮也没有再说什么,也将目光投向远处。孙家父子说了几句,便并肩走下土坡。张纮有些意外。他看看郭嘉,眼神中带着欣赏和询问。

郭嘉笑道:“先生,你不要看我,这和我没什么关系。我现在和你一样疑惑。”他顿了顿,又说道:“不过,这应该也在先生的意料之中吧?”

张纮笑着摇摇头,转身下车。他站在车门口,张开双臂,活动了两下,又轻轻地吁了一口气,挺直了腰杆,虽然什么也没说,但郭嘉却能感觉到他这几天过得很紧张,直到此刻才真正放松下来。他自己何尝不是如此。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孙家很可能遭受重创,他们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

孙坚、孙策上了马,向大营走去。庞统跟在一侧,孙策对他交待了几句,庞统连连点头,来到车前,笑嘻嘻地说道:“二位先生,将军说了,事情已经基本解决,初步决定由征东将军回豫州,将军暂时留在洛阳。待会儿安顿好了,再与二位先生商量。”

张纮和郭嘉不约而同的点点头。“甚好。”将孙坚劝离洛阳,这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孙策暂时留在洛阳,关键在于“暂时”二字,一有机会,他也会脱身而去。万一走不掉,以孙策的机敏,他也会尽可能的远离危险,比孙坚留在洛阳稳妥多了。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会心而笑。他们都劝过孙坚,但谁也没能劝服。不是他们口才不如孙策,或者见识不如孙策,而是有些话,他们不方便说,只有孙策自己能说。如今麻烦已解,孙策不仅没有让他们失望,而且比他们预期的还要顺利,他们自然高兴。

孙策随孙坚进了大营,吴景、程普等将领已经在等着,见孙坚回来,纷纷上前拜见,然后又拜见孙策。孙策不敢托大,这些人是孙坚的旧部,不是他的旧部,和他不存在君臣之义,像吴景还是他的舅舅。他以子弟礼相见,一一问候。程普等人非常满意,赞不绝口,气氛融洽。

趁着这个机会,孙坚宣布了他和孙策商量的决定。他将返回豫州,由孙策代替他随朱儁勤王。考虑到豫州的北部防线已经建成,平舆还有黄忠的四千人马,他决定将大部分人马都留给孙策指挥,自己只带亲卫营回豫州。

孙坚向程普等人一一致意,又令孙策向他们行礼。“诸君,我就将犬子托付给诸位了。犬子年少,诸事有不妥当处,还请诸君多多照拂。”

程普等人虽然有些意外,却还是爽快地表示支持。孙策是嫡长子,是孙坚当仁不让的继承人,他们迟早会成为孙策的部下,只是这一天来得太早了些而已。他们也清楚,论行军作战,孙策不弱于孙坚,论政治权谋,他更比孙坚强得多。跟着他,立功的机会更多。

孙坚设宴,为孙策接风,席间命孙策向诸将一一敬酒,正式完成交接。

宾主尽欢,畅所欲言,很自然地就说到了勤王的事。在座的人都清楚勤王这件事不太靠谱,但真正意识到其中凶险的人却不多。孙策便请张纮为众将解说。

张纮在洛阳时间不久,但他是孙策的长史,正常接触的人就是孙坚、庞统,与其他人接触的机会并不多。现在情况不同了,程普等人都将成为孙策的部下,以后会朝夕相处,一起共事,展示一下才华,让诸位见识一下他的能力非常有必要。

张纮谦虚了几句,便将这件事的利弊详细解说了一番。首先,勤王根本没必要;其次,勤王的难度极高;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件事对孙家非常不利,有陷孙坚于死地,陷孙策于不孝的险恶用心。

程普等人知道勤王不容易,但他们更多的是从兵力、粮草的角度去考虑,听完张纮的分析,这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些阴险的考量,如果孙坚真去勤王,绝不是难以成功这么简单,而是必死无疑,险些气炸了肺。孙坚出自行伍,与士人的关系一直不好,当初讨董的时候就遭到袁绍的偷袭。程普等人出身也不好,不受士林待见,此刻见以王允为首的朝廷大臣用如此阴险的计策陷害孙家父子,岂能不怒。

程普起身离席,向张纮施礼。“多谢先生。若非先生指点,我们还蒙在鼓里。”

“正是,这些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满口的仁义道德,做的事却猪狗不如。”韩当跳了起来,破口大骂,随即又意识到张纮也是读书人,连忙说道:“先生,我说的可不是你,你是君子儒,那些人是小人儒,绝不是一回事。”

众人忍俊不禁,放声大笑。孙贲笑骂道:“韩义公,你学问不错啊,居然还知道君子儒、小人儒。来,再吹几句听听。我们不懂,张先生、郭先生懂啊。”

“别别别。”韩当连连推辞。“孙伯阳,你这不是害我吗,别说这二位先生,就是小士元面前,我也不敢放肆啊。我肚子里那点墨水也就认识自己名字,哪敢在他们面前放肆。”他又转向孙策。“将军,以后这算计人的事交给这几位先生,冲锋陷阵的事交给我们这些武夫。谁敢坑我们,先问问老子的刀答不答应。嘿嘿,我说,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南阳的新刀啊?”

孙贲一拍案几,一跃而起。“看,我就知道韩义公没安好心,这是无利不起早啊。说了那么多,都是为了能早日用上南阳的新刀。”

众人再次大笑。韩当也不介意,反唇相讽。“孙伯阳,你敢说你不想?”又对着程普、黄盖等人说道:“你们谁不想,站出来让我看看?”

众人互相看看,发出心领神会的微笑。

孙策闻弦音而知雅意,知道自己疏忽了,这些孙坚旧部有意见,借着这个机会说出来。他连忙起身。“敢教诸君得知,这件事早有安排,很快就会有新刀送到。”

第434章 党人之过

饮宴之后,诸将各回大营,张纮来到孙策的大帐。

“将军,太仆赵岐来了洛阳,正在与朱太尉磋商,之后便要赶往邺城,调解袁绍与公孙瓒的纠纷。依目前的形势分析,袁绍、公孙瓒很可能会接受他的调解。北线暂时稳定后,袁绍就可以南进。你西进勤王,洛阳可就空虚了。”

孙策示意张纮不要着急。“先生坐,不要急,我不会轻易答应勤王的。能不去,自然是不去的好。万一不得已,我也要拖一拖,看看形势再说。别的不说,粮草总要准备好的吧。”

张纮在孙策对面入座。“袁谭入主兖州,将军应该收到消息了吧。”

“收到了,我还和袁谭做了笔生意。先生,奉孝将你的意见跟我说了一下,我大致知道你的意思,但是我还想听先生亲口说一遍。过了这几日,也许先生又有了新的见解也说不定。”

张纮笑着点点头。他来找孙策,自然是想进言。他和郭嘉的建议并不完全一致,不管最后孙策做什么决定,他总要将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孙策决定暂留洛阳,除了要和朱儁纠缠一段时间之外,未必没有想将洛阳控制在手中的意思。

“将军,我正有此意。我听奉孝说,将军怀疑袁绍想废长立幼,这个分析有依据吗?”

“没有,只是依情理而论。不过张邈与袁绍不和是事实,张邈为此还花高价买了一千口刀。”

孙策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和张纮说了,包括使者往来和他自己的分析。对袁绍是不是想废长立幼,他也有疑惑,觉得郭嘉这个分析过于大胆。但袁绍喜欢幼子袁尚,有意废长立幼,这也是后来历史走向,现在提前一点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