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 31 章(1 / 2)

养弟 狂上加狂 2872 字 12天前

这话听得像说书, 董婆子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连问了三遍“可当真”

最后那位下人被问得不耐烦了,只丢下一句:“我话已经带到, 你们家赶紧去人看看吧!”

那盛家一早就去看榜了,刘夫人先是找了自家儿子的名姓, 狂喜之余, 又一眼看到了随风的名字在儿子之上时, 真是大吃一惊。

虽则刘氏并未看得起褚慎成了校尉一事,可是他的儿子少年老成,如此出众着实让人一惊。

假以时日,这般的年少贡生位列九五, 成为国之重臣也指日可待了!

刘氏脑子里转得飞快, 见褚家就不来人, 便命自家的一个仆人前去报信, 也算显得刘家有心了。

当胡氏听到时, 赶紧手忙脚乱地换衣,要先去看看那榜。

随风耐不住女人出门不方便,由着前店一个伙计领着,先去看了。

等到胡氏领着笑娘出门时,他们已经喜滋滋回来。

那伙计高喊:“奶奶,少爷真的考上了, 如假包换的名字, 乃是乡试前三!”

本朝天子注重贫寒子弟的晋升, 立意打破门阀宗亲对朝堂的把控, 是以广开恩科。

尤其是乡试一项,前来应考的均是先前科试合格之人,但是大凡未仕者,经过补录笔试都可恩考。

是以像随风这样年龄的,只要笔力过关,也可以来陪试。可因为年龄的局限,像他这样年岁的孩子很难考出,毕竟文法的稚嫩是让人一眼便可看出的。

可是随风是男主啊,光环普照下,今年乡试的应试题,竟然是论兵马粮草与民生的调配。

这试题堪称冷门,便是经验丰富的地方粮官也不见得能答圆满。

可是随风年幼时便在军营厮混,在父王的账下,听着诸位将军筹谋调度长大的。

有很多细节问题,若不是亲身经历,闭门造车,只读了几本史的学子们哪里能想得到

是以随风文笔的欠缺,被丰富的实战很好的弥补,再加上孙夫子的儒学熏陶,处处章法条款再引申到法儒之道,条条件件皆由出处,引得审卷的考官连连惊叹。

不过卷子解了密封时,再查看这考生的名姓等履历时,主考官便犹豫了。

法理还需人情,虽然天子恩泽雨露,不拘一格降人才。可是每次乡试只有那么一根独木桥。

虽然今年乃是天子喜得龙子,施恩天下加试的一次,但是机会天下均摊之后,到了乡县的,也就那么几个。

若是卷子在同等的条件下,考官往往会考量人情,让年岁大的先行通过。毕竟岁月不饶人,苦读寒窗不易,那些年岁太小的,以后总还有机会。

可是这次乡试,因为监场负责搜身的兵卒短缺经验,让着明矾之衣者都通过,最后又搞出水壶浇衣的阵仗来,有许多考生感染了风寒,乃是带病坚持应试。

加上这次考题太过生僻,大部分的考生写得皆是皮毛粗浅的东西,全无精辟之处可言。

最后考官无奈,只能挑拣些像样的,而随风这类陪考的小儿,也因为发挥太过出色,无从挑剔,没有跟他及肩之人而被圈点在了大榜的前列。

年不到十一就考上了贡生!当地的官员觉得此番奇闻,足以彰显地方的重学尊教,就把这事儿当做了自己的业绩,连着随风的卷子马不停蹄呈报给了当今天子。

而褚慎也因此可以向卓将军申假,返乡来接一干儿女们。

说实在的,褚慎虽然给随风请了先生开了家塾,又让他报名了此番乡试。但也是抱着历练着他的心思,让他知天下广博,更要知山外有山。

说到底,哪有不到十一岁的孩子考上贡生的若不是已成事实,说给褚慎听,褚慎都不会相信。

褚慎更没有想到,随风第一次应试便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一个小小乡试竟然直达上庭,惊动了当今天子!

一时间,心内的忐忑担忧,远远超过了义子高中的惊喜。

是以回来后,父子二人在书斋里关起房门来对坐时,褚慎心内有些烦乱,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而随风过足了风头之后,也从义父凝重的脸色山上觉察到了些许不对。

褚慎酝酿了许多,才开口道:“我竟然忘了,你随了你父亲的才思,贸然叫你去考,是我的思虑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