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偷袭(1 / 2)

逍遥侯 大司空 3192 字 14天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逍遥侯 1说网()”查找最新章节!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中易的大帐之中。

李中易居中而坐,在他的四周,坐满了随军的精锐斥喉。

“皇上,您所料不错。贼军里边有能人,故意把几万人伪装成十几万人的样子,让他们作为诱饵,引诱我军前去偷袭,然后再反偷袭我军。”

随着军用沙盘上的绿洲和源地一一被查明,李中易的谨慎态度,再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斥喉们上报的军情,李中易并没有冒然出击,而是要求斥喉们,反覆查明每一处水源地的情况。

现在,终於水落石出了,杂胡贼军们故意卖了个破绽出来,舍了孩儿,想套李中易这头狼。

如果汉军上当了,叫杂胡贼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必是万劫不复的险恶局面。

战争中,偶然性的因素,实在是多如牛毛。为帅者,必须敏锐的抓住不同寻常的异常状况,反覆进行甄别。

幸好,李中易的治军理念,一向是宁可不胜,绝不能败。

说白了,这个作战思想也就是,哪怕空耗了不少钱粮,也不能吃大败仗,以免付出高昂的抚恤代价。

李中易扔下手里的小木棍,笑着说:“杂胡贼军们等着咱们去上当,咱们呢,就打出左勾拳,绕到杂胡贼军的辎重地去,打他们的草谷。”

大沙漠里作战,最怕的是迷路后无水,那就是全军覆没的悲剧。所以,沙漠里的战斗,必然会围绕着水源地展开。

五天不吃饭,饿不死的。三天不喝水,全军必然崩溃。

反过来想,杂胡贼军们设下埋伏,想伏击汉军,必然是精锐战士尽出。然而,他们的辎重又不可能随身携带,这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此所谓虎有吃人心,人有杀虎意,一拍即合!

“传我的命令,执行丙字作战计划。大家吃饱干粮,饮饱水,整理好行装,合衣而卧,二更天再出发。”李中易一锤定音,死盯着杂胡叛军们的辎重做文章。

如今,西北军团的底层军官,从都头开始,清一色的讲武堂出身的天子门生,接受的都是正规化的军事教育。

李中易指挥他们,可谓是如臂使指,没有任何障碍。

在古典战争时期,历代王朝都不重视基层军官团的培养,特别依赖领兵大将的经验和见识。

在如今的汉军之中,一切军事行动,都必须由参议司提前作出作战计划,然后由基层军官们按部就班的予以执行。

在汉军之中,由於基层军官团的骨干作用,绝不可能出现主将死亡,全军溃败的场面。

战前,经过批准的作战计划里边,已经明确了指挥权移交的顺序。哪怕主将遭遇了不幸,马上就有副将接过全军的指挥权,不存在大家都是没头苍蝇的状况。

魔鬼都藏在细节之中,汉军和同时代各支军队的不同之处,多到数不胜数的地步。

两军交战,谁少犯致命的错误,谁就很可能笑到最后。

由於,李中易始终抓住了水源地的牛鼻子。所以,轻而易举的就看破了杂胡叛军的险恶用心。

若是大意了,那么,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二更天,睡得很饱的汉军将士们,悄悄的卷起旌旗,拔营后撤。

大军佯装后撤,李中易却在撤退的路上,布下了截杀叛军哨探的若干陷阱。

在这个没有卫星和电话的时代,斥喉们就是大军的眼睛。把叛军的眼睛都打瞎了,他们的人数再多,也不过是砧板上的肉罢了。

海湾战争时期,米军完全知道萨达木的军事部署,可以有条不紊的展开精确打击。萨达木空有百万大军,却对米军的部署一无所知,焉能不败?

自从河池建军开始,由於李中易的高度重视,斥喉营的编制就不断扩大。到如今,整个西北的斥喉尖兵,已经超过了三千人之多。

这三千多人,利用专用的军情递送渠道,将整个西北地区的各股势力的现状,逐日汇报到宋云祥的手上,并展现於军用沙盘之上,这就起到了地图全开的效果。

沙漠里的晚上,除了漫天的繁星之外,连月亮姑娘都一直没有露面。

由於不能举火,那会暴露了行踪,所以,大军是摸着黑的前进。

这个时候,斥喉多的好处,就完全体现了出来。

每经过一地,提前埋伏好的斥喉们出来联络,这就等於是告诉李中易,大军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之上。

毕竟是黑暗中行军,李中易担心有战士迷路,便要求大家,把战马的缰绳都拴在骆驼上,骆驼和骆驼之间,由麻绳相连。

若遇敌军袭击,切断麻绳,便可拔刀应战,可谓是一举两得!

由於参议司的存在,种种战场上的部署,都会被详细的记录在案,并作为下一次战役的细节参考。

这就是古代军队的所没有的细节传承,记录的都是小事,却极其关键,不容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