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垂拱(1 / 2)

逍遥侯 大司空 2857 字 14天前

有薛太妃在场,内阁的四位相公接二连三的追问李云潇,目的只有一个:搞清楚前线的真实战况。

李云潇只说战况不妙,至於李中易的下落,他也完全不知道。

内阁的相公们最关心的其实就是李中易近况,只要李中易活着,万事皆有可为!

若是李中易出了差错,甚至已经战死於沙场,内阁的相公们就要考虑接班的人选了!

不过,现在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北伐之役,李中易确实已经落了败。只是他本人,至今不知道生死罢了。

对於政坛的老手们而言,落实了李中易战败的消息,就等於是烫手的山芋,也接踵而至。

李琼、刘金山、孔昆都盯着魏仁浦看,魏仁浦却死活不肯出头做恶人,但是,天大的事如果站错了队,转瞬间,就是家破人亡,谁也承受不起天塌地陷的严重后果。

四位相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都不愿意当出头的椽子,可是,有些话又必须要问清楚。

最终,大家都被逼得没了办法,只得一起站出来,问计於薛太妃。

“禀娘娘,请恕臣等抖胆,若是万一不幸……可有备选的方案?”

相公们问的很婉转,但薛太妃也不是笨蛋,她一听就懂了,这是说万一李中易有个三长两短的,老李家选谁出来接位的大问题?

唐蜀衣自从陪着薛太妃进厅之后,就一直低垂着脑袋,仿佛真空人一般的无声无息。

薛太妃有心看清楚唐蜀衣的表情,却因为角度问题,始终看不太清楚。

此时此刻,薛太妃的心情,亦是异常之复杂。万一李中易真出了事,对於天家而言,除了伤心落泪之外,更重要的是,阖家的安危系於谁之手呢?

哪怕薛太妃没读过多少书,耳濡目染之下,她或多或少的知道,她们老李家固然是如今的天下第一家族,却已经处於风雨飘摇之中,未来的前景很是不妙!

“魏相公,你是大郎亲点的首相,你怎么看?”薛太妃举棋不定,索性转移焦点,盯上了魏仁浦。

“全凭娘娘一言决之。”魏仁浦不愧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四朝元老,他的回答四平八稳,滴水不漏。

魏仁浦的态度很明确,薛太妃支持谁接位,他就支持谁,等於是把矛盾彻底的推到了薛太妃的身上,他自己完全没有责任。

李琼见薛太妃向他看来,他的心里不由暗暗一叹,李中易出事的真不是时候,若是李七娘肚里的孩子已经出生,且是个男婴,那还需要多问的什么?

可问题是,李七娘只是怀了身孕,却不知道将来是生男还是生女?

“娘娘,以老臣之见,既然前方的战况未明,不如且观看一段时日?”李琼左思右想之下,只得硬着头皮使出拖字诀。

孔昆的想法其实很单纯,他没有儿子,仅有的独女也在宫里不受宠,老李家选谁出来接位,他这个相公至少都可以再干三年左右。

“娘娘,老臣以为,少主们皆年幼之际,早有太后临朝之旧典。”孔昆的态度异常鲜明,选李中易的哪个儿子接位,他都没有意见,只是需要太后垂帘视事。

这个马屁,拍的简直出神入化,无以复加!

刘金山知道他躲不过表态这一关,只得抬头迎着薛太妃的视线,慢腾腾的说:“臣以为孔相公所言甚是。”

孔昆的意见获得了刘金山的支持,他心里却无半分喜悦的情绪,薛太妃有可能控制得住整个朝局么?现在看来,必须先打个问号吧?

李琼暗暗失悔,果然是关心则乱,他居然漏算了太后临朝的典故,实在是该打啊!

在现状之下,推薛太妃出来垂帘视事,其实是最佳的拖延方案。哪怕李中易没死,只要他活着回来开封,当天即可从薛太妃的手头拿回大权,而没有任何波折。

刘金山瞥了眼故作镇定的孔昆,他心想,孔昆真不愧是孔门子弟,读的书太多了,历朝历代的治政典故,全都烂熟於胸,信手即可拈来。

“李大总管,你怎么说?”薛太妃问清楚了相公们的意见,出乎意料的盯上了李云潇。

李云潇完全没有料到,薛太妃居然会问他的意见,他能有什么意见?

情急之下,李云潇急中生智,居然憋出了个好主意。

他抱拳拱手道:“禀太妃娘娘,主上一向禁止管军的将领干预政事,下臣绝不敢妄议朝廷大政。”

李云潇用来堵嘴的是李中易一贯的分权制衡原则,即文臣不能干涉军务,武将不得过问政务,这个理由可谓是光明正大,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