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章 0户侯(1 / 2)

逍遥侯 大司空 3132 字 14天前

实际上,《炮兵操典》上规定的训练大纲要求,已经低於李永堂对炮兵们的要求。

《炮兵操典》毕竟是成文法,不可能随时随地予以修正。所以,从实际出发,在确保不炸膛的前提下,李中易授予了李永堂一定程度的训练自主权。

炮兵,原本就是新生事物,尤为需要敢打敢拚、敢冲敢闯的摸索精神。科学规律决定了,正因为有无数次锲而不舍的失败,才有可能奠定成功的基础。

在以往的训练中,李永堂和炮兵们,虽然不掌握风向对实弹射击的精细化影响。但是,实践出真知,只要多练习多总结经验教训,总会找到可靠的应对之策。

李中易以前的医院里面,其实有很多临退休了,还仅仅是主治医师的老医生。他们没有很高的职称,也没有很高的学历,更没有硬扎的靠山。

但是,这些人里面除了只会混日子的庸医之外,也有不少掌握着独门绝活的老医生,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在长官、协会和媒体面前出头露脸罢了。

接诊量常年居高不下,反覆总结药方的疗效,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是这些低职称老医生们,真正花小钱治大病的基础

同理,神炮手、神枪手和卖油翁一样,很多的实战规律,都需要从手熟之中去寻找。

李中易的严令让李永堂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一丝不苟的挨个校正每门炮的射击角度,直到满意了为止。

李家军的神臂弩,有望山辅助,增加的是射击的精度。火炮的技术更高端,也更复杂,测算射击仰角的刻度计,就是一把长约三米的木尺。

根据三点成一线,抛物线运行轨迹的基本原理,炮架会被垫高或是放低,计算的整个过程,既包含了李中易传授的数学知识,也有炮兵们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规律。

日常的训练中,李永堂细心的发现,由於12磅炮的反作用力太大了,在发射的瞬间,炮架或是身管,都会因为抖动或是后退,产生极大的射角误差。

发现了问题,并不等於就可以马上解决问题,这就需要绞尽脑汁的想办法了。

就在李永堂一筹莫展的当口,李中易命他把6磅炮弄上战船作实验的时候,水手们将6磅炮的炮身底座,架到专用的滑轨上,又用粗麻绳牢牢的捆扎住炮架的身管和尾部,这就极大的缓冲了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后作用力。

李中易看过很多的海盗电影,对於前膛炮架绑满了粗麻绳在船上发射的场景,丝毫也陌生。

李永堂却灵机一动,既然船上可以用专用滑轨和绳索抵消火炮发射的反作用力,陆地上应该也可以这么干的。

经过反覆的实验,李永堂惊讶的发现,在陆地上,哪怕火炮的两侧,各有五根粗木桩捆绑在一起,也会被12磅炮发射时的巨大反作用力,拽得东倒西歪。

那么问题就来了,按照《炮兵操典》中,五分之一刻的时间内,也就是三分锺内,必须发射一次的要求,显然就做不到了。

因为,从重新捆扎、夯实粗木桩,到推炮进入发射位置,再到计算仰角,装填弹和药,这整个流程做完,至少需要半刻锺以上。

如今,李中易既然下了严令,李永堂被逼得没了办法,只好采取三套方案齐头并进的策略,务必确保下一发炮弹,能够准确的命中博州的城门。

在李永堂的变通之下,12门12磅炮,由五门齐射,改成了一门接着一门发射的精准射击。

每门12磅炮,都被抬上陆地专用型的炮架滑轨,五根一组的固定木桩,也改为20根一组。

李中易骑在“血杀”的马背上,一直转动着手里的单筒望远镜,默默的观察着炮兵们的一举一动。

“嗯哼,李永堂那小子倒是很会投机取巧啊!”李中易自然看得懂李永堂的用意,隐含着喜悦的骂声,随即从鼻孔里迸出。

李中易转念一想,马上意识到,《炮兵操典》之中,关於攻城的标准,是时候予以修改了。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以前,李中易考虑最多的是,和契丹人在野外对垒的时候,怎么用火炮尽可能的杀伤契丹人速度很快的精锐铁骑。

所以,在炮兵操典之中,李中易格外的重视射击速度的问题。

上帝是公平的,给了火炮巨大威力的同时,又限制了火炮的发射速度。

在李家军中,一名训练有素的弩兵,其基本战术要求,便是一分锺内,至少射出三矢。

同样的一分锺内,李家军中的熟练弓手,却可以射出至少9箭之多。当然了,限於弓手体力的因素,这种快速射击的速度,不可能保持太久。

经过统计,处於中等水平的普通弓手,一口气最多射出18箭而已,然后就因为腰酸臂软,需要歇息至少一刻锺,才有可能恢复六成的体力。

有了实验摸索的科学依据,李家军的弓手和弩手的基本战法,都是采取的三段击,或是五段击,既节省了战士们的体力,又可以达到最大的攻击效果。

“快,快把伤兵抬下去,找郎中医治。”

李家军火炮射击的间歇中,符昭信很快醒过了神,当即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赶紧把沙包垒到箭垛前边去,所有人都蹲到沙包的后边去,以免被碎石所伤。”

“传我的将令,都离城门楼远一点,以免门楼塌了,被埋了进去。”

“床子弩手,准备发射,目标随意,只要是逆军人多的地方,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