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2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6440 字 2个月前

守将泰什哈见状,也知道大势己去,宿州已经守不住了,因此也只好带着剩余的人马,从北城逃出宿州,赶奔得徐州而去。中华军随后又追击了一阵,追出了二十余里,一直追到达雎水边的符离桥前。

但符离桥虽然是一座石桥,但宽度有限,而清军争先恐后的过桥逃命,也有不少清兵都被挤进睢水河中淹死,随后中华军也追到了符离桥边,被堵在桥南的清兵也只能纷纷投降。中华军占领了符离桥。

宿州一战,是中华军与清军在中原决战的第一战,以中华军的全胜结束。中华军不仅攻占了宿州城,歼灭清兵五千余人,俘虏六千余,逃到徐州的清兵不足三千人。而中华军的损失为阵亡八百七十二人,伤六百五十五人。不过宿州的守将泰什哈到是抢先一步,过了符离桥,总算逃回到了徐州。

徐州的尚善得知宿州失守之后,也不仅大吃一惊,没想到宿州连一天都没有守住,同时在徐州的北面,沛县、邳州、宿迁等地也都被中华军攻占,清军也撤回到了黄河南岸,而中华军正在寻船渡河。因此尽管现在徐州城里的撤退工作并没有完全准备好,物资并没有都装完,但尚善也决定,不能在拖延了,连夜就放弃徐州,向归徳府撤退。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七十二章 水路拦截

当然这几天的时间,尚善也没有浪废,他在徐州城以及周边地区,征集到了大小车辆二千五百余辆,各种牲口七百余头,另然还有三百多条各种船只。

其实单纯是运送徐州城里的军用物资,到是绰绰有余,但勒克徳浑和尚善在徐州驻守,也快有两年了,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清兵往往都是走到那里就吃到那里,因此大部份的士兵都会积攒一定的个人财物,既然是从徐州撤退,自然也都要带走。因此至少有一半的车辆,都是装载的士兵的私人财物。

而且在这方面,主将尚善就身体力行,他自己的财物就装了二十车,另外虽然勒克徳浑人不在徐州,但他在徐州也有一份不小的产业,尚善当然不会忘了,勒克德浑的财产也装了十二车,主将是如此,下面的兵将自然也就不会客气了。这时徐州城里的军队人数大约为四万二千余人,因此士兵的私人财物,当然不会少。另外还有少部份士受、将领在徐州有家属,这自然也要皱着一起撤离了。

于是就在八月十一日夜晚,尚善下令,所有人马开拔,分水旱两路,从徐州撤离。对于这次撤退,尚善也做了精心的安排,除了北边是黄河之外,在其余三面,都派遣了重兵防御,由从宿州退回来的泰什哈领三千人马为前部,都尔德领一万人马断后。孙思克、士朝璘两人各领五千人马,保护大队的侧翼,并且在中途还设下了两个接应点。而各路人马将在砀山一带聚集汇合。因为勒克徳浑答应过尚善,将会在砀山县派驻兵力,接应尚善。因此只要过了砀山县,这次撤离也就算基本完成了。

虽然是连夜撤离,但几万人马,几千辆车的动静当然不会小,因此清军一动,差不多也把整个徐州城都给惊动了。但等清军出了徐州城之后才发现,在官道上已经有不少行人,推车挑担,沿着官道向前走着。

尽管尚善一直尽力封锁从徐州撤离的消息,但在徐州城里征集牲畜车辆船只,装车上船这些事情的动静太大,跟本就无法掩盖得住,因此一些头脑灵活的人也能够猜得出来,清军这是准备撤离徐州了,还有少部份消息灵通的人更是早就知道了这个信息。

清廷占领徐州,己有五年多的时间,也培养出了一批依附于清廷的商人、乡绅、地方豪强势力,尽管商毅公布了投降反正的条件,但清廷对这些消息封锁得比较严密,在民间所知的并不算太多,而且就是知道,这些人也未必敢相信。另外为了不让百姓倒向中华军的一方,清廷也同样在百姓中主要是在乡绅、地方豪强中大力宣传,中华军对于依附过清军的人,不会轻饶,都将进行严惩,也使一些曾经依附于清廷的商人、乡绅、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华军也抱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因此在从各方面情况推断,或是内部的消息得知清军将要撤离徐州之后,这一批乡绅、地方豪强们也都开始行动起来,准备和清军一起撤离。其中有一部份和清军关系不错的乡绅们还上下打点,得到能够跟随着清军的队伍一起撤离徐州的机会,这样在沿路上可以得到清军的保护。

同时在清军的大军出发以后,还有一些撤离徐州的人,也都自发的跟在军队的后面,或者是在官道左右的田埂里行走。等天色放明之后,尚善才发现,跟在队伍左右后面的人员差不多有近万人。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想逃离徐州,其中有一大半都是仆从家丁,都是身不由自,只好跟着主人一起撤离。

尚善见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听之任之,但不能撤离的人员阻挡住清军的道路,因此也下令前部的泰什哈,驱散在前面官道上行走的人,把道路清理出来。

就这样清军的行进还算是十分畅通,不过清军的人马车辆众多,队伍也拉成了长长的一条,前后差不多有近十里,因此尚善也不敢大意,命令在侧翼保护的孙思克、士朝璘两人来回巡视。小心戒备。而另一条水路的撤离船队也在天明从徐州城外的码头启航,逆水而上,扬帆出发。

虽然清军被迫提前了二天出发,但各项准备也都比较充份,而且又都是沿着官道行走,尽管车辆、辎重众多,但行走的速度并不算慢,在第一天晚上扎营休息的时候,尚善计算路程,这一天差不多走了一百二十余里。

徐州到砀山县的路程大约有三百四十里左右,这一天实际走了三分之一强的路程,尚善也十分高兴,这一来又可以把中华军多甩下一段距离了。但尚善也知道,第一天撤离,正是体力、精力最好的时侯,而且还要加上晚上的赶路时间,才能走出这么远的路程来,以后一天能够走上七八十里,就算很不错了,因此要到达砀山县,至少还要三天的时间。随后的几天也不能松懈,毎天至少也要走到七十里的路程。

清军一连行走了二天,基本都平安无事,眼看着离砀山县只有八十余里的路程了,尚善也大为放心,不过就在当天的下午,尚善收到报告,水路的船队遭遇到中华军的袭击。

原来清军从黄河北岸的沛县、丰县撤离之后,中华军立刻赶上来,占领了黄河以北的所有县城。第五军立刻准备渡过黄河,进行徐州。但这时黄河北岸的船只大部份都被清军征集疋了,中华军仅仅只找到了十余艘船,但想要将大军渡过黄河,至少也需要五六天左右的时间,而这时中华军也估计到了清军要从徐州撤离,因此第五军的乔克裕也十分着急,如果清军安全撤出了徐州,对中华军当然不利。

但就在这时,中华军发现了清军的撤离船队,沿黄河向西向驶,乔克裕得知以后,立刻打算在黄河边截住这支般队,一方面是拦住清军的撤离人马,另一方面也是争取能夺到一些船只,好使大军过河。

虽然中华军的船只并不多,但乔克裕下令,将全军的所有中重型火炮全部都集中到黄河岸边,以火力封锁黄河的河的河面。第五军辖两个师一个旅,拥有各种火炮五百六十余门,射程在五百米以上的中重型火炮,约有一百五十余门,其中也包括二十八门重型青铜火炮,火力差不多可以覆盖整个河面。

乔克裕将这些火炮分为三组,沿着黄河岸边布置,同时又抽调十二艘船,以火枪、手榴弹、霹雳火箭等武器,在水面上拦截清军的船队,迫使清军的船只靠岸投降。

果然等清军的船队一进入火炮的阵地,中华军立刻开始点炮轰击,黄河河面上顿时被打得水柱四起,轰鸣不断。

尽管中华军的绝大多数火炮并不能够覆盖整个河面,但船只也不可能贴着岸边行驶,由其是吃水较深大船,必须尽可能的在河心水深的部份行驶,因此致少有一半的船只,都在中华军的火炮射程范围内。而且清军征集到的都是江船,对火炮的抗打击力相当弱,一般的小船,只要挨上两三炮,就可以将船身震裂渗水,而就算是大船,也抗不过六七炮。同时还有霹雳火箭的打击,一但被击中,或被火油溅到,就会立刻燃烧起大火来。

来的是清军的第一批战船,一共有一百二十余艘,在一开始就遭到中华军的沉重打击,有十余艘船被炮弹击中,开始渗水下沉,而其他的船只侧拼命的摇橹荡桨,尽可能的靠南岸靠陇,希望能够冲过中华军的炮火。但中华军一共设置了三个拦截火炮阵地,躲过一个还有一个,而且还有几艘船因为过于靠近了南岸,结果反而搁浅在岸边的浅水中,动弹不得。

就算有的船只能够侥幸躲过火炮的轰击,也并不等于就得到了安全,因为还有中华军的十二艘战船在等待着他们。虽然中华军找到的船只都不大,一艘船只能装下二十人左右,有的只能装下十余人,而且都不能装置火炮,但在毎艘船上致少装配了两架多管连射枪。只要是有清军的船只突破了火炮的封锁,就立刻会有二三艘船迎上去,在靠近清军的船只以后,连射枪立刻轮番开火,对准清军的船只就是一阵凶猛扫射,只要是站在船甲板上的清兵,其本都难以幸免,随后中华军的战船会立刻靠陇过去,搭上跳板,进行蹬船作战,争取能够俘虏清军的船只。

而清军的船上基本都是用来装货,士兵并不多,大船上也就二十余人,小船还不足十人,而且在两船靠陇前,还遭到了中华军的一阵扫射,多少也会损失一些人手,因此一但中华军蹬上船只之后,清军基本都守不住,结果又被中华军俘虏了不少船只。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七十三章 阻击

而被中华军俘虏的船只拖到岸边,将船上装运的货物立刻卸下来,在岸边就地堆放,然后马上又装载着中华军的士兵,由货船升级成战船,再度投入到黄河里的战斗中去。还有几艘就地就改弦易辙,被中华军的士兵占领之后,立刻就调转过头来,向清军其他的船只发动了攻击。

在一开始的时候,清军也还有少数船只冲过炮火的封锁之后,又躲过战船的拦截,扬帆逃走。但随着中华军俘虏的船只越来越多,对河面的封锁也越来越严密,到了后来,清军的船只再想突破中华军的拦截,基本就不可能了。

结果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清军一共被击沉船只五十七艘,俘虏十六艘,其中有十艘都是大型江船,只有十二艘船侥幸逃脱。其余的船只见势不妙,也停止了进行,立刻调头向回走。而中华军仅仅只损失了两艘船。在将俘虏的凊军船只改为战船之后,中华军的战船数量也増加到二十六艘,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大船,因此不仅牢牢封锁住了黄河河面,并且连夜渡过了一个师的兵力到黄河南岸。

而清军第一批船队中剩余的船只和后面第二队、第三队战船汇合之后,也都不敢再前进,只好暂时在黄河边停泊下来,派人去给尚善送信,请他派兵来击退中华军的拦截军队,让船队通过。

但现在的尚善那里还能派兵去支持船队,只是派出一支人马,在大队人马的北侧保护,而且在当天扎营休息的时候,尚善也传令全军,今晚好好休息,眀天一定要赶到砀山县去。至于说船队,只能听天由命了,如果可以用船队换来大队人马的平安撤退,尚善觉得也值得。同时尚善又派人去绐砀山的守军送信,让他们明天出兵,来接应自己的人马。

但就在当天晚上二更天左右,尚善收到前部的泰什哈发回向急报,中华军占领了文庄。

尚善听了之后,也不禁大吃一惊,文庄就位于从徐州通向砀山县的官道傍边,是一个由十几个小村落组成的村庄,离砀山县只有四十余里的距离,但是自己的大队人马必经之路,文庄被中华军占领,也就意味着尚善退回归徳府的道路被中华军彻底切断了。尚善一直注意着中华军从自已的背后追上来,但却没有想到,中华军竟直接赶到自已的前面去了,这么看来,中华军可不止是想追上自已,而是根本就不打算让自己回到归徳府去。

想到这里,尚善的心里也不禁生出了一阵寒气,难到这里就是自己的葬身之地了吗?现在尚善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马上组织兵力,明天一早就向文庄发动进攻,重新打通回到归徳府的道路,但中华军的战斗力,由其是阵地防御力,尚善可是十分清楚的,而且又不知道攻占文庄的中华军到底有多少,自己能否重新打通回归的道路,尚善也没有把握,另一个选择就是立刻派人赶到归徳府去给勒克徳浑送信,然后在这里就地设防,严守待援,这样做虽然稳妥一些,但问题是勒克德浑的援军到底什么时候能赶来,而自己能否坚守到援军赶到呢?

如果冒然向中华军发动进攻,最后不仅没有突破中华军的防线,反而损兵拆将,又没能建立好防守阵地,那可就是致命的失误,但如果占领文庄的中华军兵力并多,那么自己就地防守,不是贻误战机了吗?因此尚善也陷入了两难的境界中。只好连夜招集众将商议对策。

大部份人都主张,应该迅速反击文庄,重新打通回到归德府的道路,而目虽然中华军神不知鬼不觉的占领文庄,但兵力并不会太多,估计应该是一个师或一个旅,因此自巳还是有可能击败这支中华军,重新打通到归徳府的道路,同时还可以通知砀山县的接应人马,让他们从砀山县出击,前后夹击中华军,就算不能成功,也要尽量向归德府靠陇,多走一里算一里,因为现在清军的位置,离文庄还有四十多里的距离,等到达了文庄附近之后,可以一边进攻中华军,一边组织人员修建防御阵地。反正在大队人马的附近,还跟着几千人,都可以拉来当苦工。

尚善听了之后,也觉得有道理,因此一面连夜派人向砀山县送信,让他们明天率军出击,一面调集兵力,准备在明天一早,就对中华军发动进攻。

————————————

占领文庄的中华军确实只有一个师的兵力,是淮南军区第一军第一师。

在取得了宿州的胜利之后,第一军和第十五军也立刻准备向徐州发动进攻,但这时也收到情报,尚善准备放弃徐州,退守归徳府。

因为中华军的战术向来都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夺城占地,进攻徐州的主要目地,也就是为了截住尚善部的人马,或者进行围歼,或者利用尚善部为调,引清军来救援,好实施围城打援的战术,因此绝不会让尚善部这么轻易就退回归徳府。

于是两名军长苏建林和南亚虎进行了紧急的商议之后,决定分兵两路,由苏建林的第一军追击尚善部,并且赶到清军的前面,将清军堵住,南亚虎的第十五军从清军的背后包抄上去,截断清军再退回徐州的道路,将清军夹在徐州到砀山之间。同时两人又以飞鸽传书向凤阳府报告自己下一步的动向,请求其他的后队人马也都尽快渡过淮河,加入战场中来。

商议决定之后,苏建林和南亚虎立刻分兵出发,分别从清军的头尾进军。而苏建林最初将堵截清军的地方定在砀山县,因为砀山毕竟是一个县城,占了砀山县之后,不禁可以堵住清军回到归徳府的道路,同时也能挡住归徳府派来的援军。

因此苏建林下令,以第一师为前锋,并且留下所有的中重型火炮,轻装上阵,一定要在清军赶到砀山县之前,首先攻占砀山昙。当然苏建林也考虑到,清军也可能在砀山县里驻守一定的兵力,或者尚善会派出一部份兵力,先进驻砀山县,以保证通向归德府的道路畅通。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一师没有重型武器,不要对砀山县发动进攻,而是在砀山县以东的地方,找一块地方设置阵地,堵截清军,一定不能让清军进入砀山县。

第一师领命之后,立刻出发,经过了二天二夜的紧行军,走出了五百余里的距离,终于赶到了清军的前面,以领先一天的时间,到达砀山县附近,不过这时清军果然在砀山县有驻守兵山,因此师长何彪没有冒然进攻砀山县,而是在砀山县以东的地方,寻找可以设置阻击阵地的地方。最后终于选中了离砀山县只有四十里的文庄。

因为这时的文庄,正好位于黄河南岸的一个低洼地带,洼地、水塘、沟渠错落其间,而为了防备黄河决堤,民房基本都建立在土台子上,而且在村落的四周,都夯有高出地面一丈多的梯形状土围墙,顶上宽达三尺有余,可以供人行走,当然也是一个设置防御阵地好地方。而何彪也立刻派人,飞报给苏建林,让他尽快赶来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