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终究没有那个胆子,他没了主意,便让人将几位近臣喊到了御书房内。
蔡京、杨戬、梁师成、宫梻、李彦、王黼、李邦彦、高俅全部坐于御书房内,此时他们还不知武州大战的详细情况,听着内侍总管杨戬细细道来,众人全都惊得合不拢嘴。不到四万人大败辽国十二万大军,杀伤十余万,这是何等的壮举?
只可惜,众臣没一个笑得出来的,因为他们心中很清楚,赵有恭越是能耐大,他们越是没好果子吃。赵有恭贵为先帝嫡亲,隐忍不发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因为皇权么?他兴兵西北,扎稳脚跟,一定会徐图中原的,他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那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有道是一代天子一朝臣,就凭以前对赵有恭做下的事情,此人能放过他们么?所以不管是为了官家,还是为了自己,都必须尽心尽力想想办法才行。
第一次,众臣抛去成见,齐心合力想起了主意。说起来也可笑,哪怕是伐辽的时候,王黼和蔡京等人都是明争暗斗,现在对付起自己人来,倒是齐心了。
几人之中尤以宫梻最为镇定,所以几人都看向了宫梻,梁师成更是拱手道,“宫学士,你可有什么主意?”
宫梻轻轻苦笑了下,主意?他觉得这些人真的是糊涂,此时还能有什么主意?唯一的选择就是打,若是打赢了,斩杀赵有恭以及家眷,没了后顾之忧后,再以叛乱之罪抄了符祥朱家,朱家人该杀杀该流放的流放。如果打不赢,再想想怎么和谈也不迟。
“官家,依宫某所想,不管怎样,都该派人打一打函谷关的,若函谷关一下,可直入关中,诛杀晋陵王后,所有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若实在打不下函谷关,再做他想,也为时不晚。”
宫梻本是最为妥当的提议,未曾想官家赵佶却秀眉一蹙,略带恐惧道,“还...还要打仗?”
懵,宫梻懵了,还要打仗?这是一个帝王该说出来的话么?如此优柔寡断,当真是气人,那赵有恭是谁?他是先帝嫡亲,楚王世子,那是名符其实的先帝血脉,他要是拉起旗号,名正言顺。真要闹起来,这个正牌楚王世子,可比那些闹个不停的乱匪可怕多了。草民造反,多数落得个身死灯灭,因为造反,名不正言不顺,可赵有恭呢?他只需伪造一份诏书,说当年先帝是要将皇位传于简王赵似的。只需要这些就够了,天下臣民谁能知道诏书是真是假?
“官家,听臣一言,宫先生所提,当为最佳,万不可犹豫。此时晋陵王身在武州,无暇顾及,正是发兵的好时候,若是错过了,岂不亏哉?”
蔡京适时地站了出来,高俅等人也随后起身附和,所有宠臣全部支持出兵,可当真是有史以来头一遭了。这些众臣各个响应,官家赵佶总算有了点信心,他手一指宫梻,轻声道,“先生,出兵一事,交由你和枢密院负责,领兵之人以及兵马调配,可自行做主。”
高俅、宫梻赶紧拱手道,“谢官家信任。”
宫梻和高俅被委以重任,其他人可没有半点羡慕的意思,打函谷关可不是什么轻松活,搞不好可是会身败名裂的。
如今大宋刚刚经历伐辽惨败,十几万大军死在北地尸体无归,又是民乱四起,兵力捉襟见肘。此种情况下,赵佶还能下决心发兵函谷关,算是非常难得了。当知道官家要发兵的消息后,小刘妃可着实吃了一惊,看来官家还没迂腐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为了攻下函谷关,童贯还未返京,接调令后便赶往了西京洛阳。与此同时,朝廷又以刘延庆西京统制,麾下有西京兵马指挥使呼延庆、西京防御使刘光世、指挥使王坪、指挥使杨惟忠、指挥使曲奇,共计两京兵马五万余人兵发函谷关。
而就在朝廷驻兵西京洛阳,准本大军讨伐函谷关的时候,东京汴梁城内却充斥着一个不知真假的消息。
得月楼里,一个关中商客喝着酒,搂着姐儿大笑道,“鹊娘,你听说了没,晋陵王殿下领兵占了武州城,前些日子还打的契丹人十几万大军惨败而归,斩敌十余万,死的人把整个神池大地铺满了。”
“孟大官人,这酒可不能再喝了,瞧你说甚子胡话呢?”鹊娘哪里肯信?晋陵王还是永宁郡王的时候,可经常来楼里鬼混的,他是什么人,姐妹们还能不清楚?说他打败了契丹十几万大军,还不如说天上有两个太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