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第491章 天地无私,人伦有道(1 / 2)

剑来 烽火戏诸侯 4005 字 4天前

第491章 天地无私,人伦有道

其中陈平安还亲身经历过桐叶洲之乱,被稍稍殃及池鱼,所幸倒是不算性命之忧,但是被那个递出一块祖师堂玉牌的太平山“年轻道士”,算计得很惨。

锺魁更是因此沦为鬼物,失去了书院君子身份。

大道之上,险之又险,但是玄之更玄,就在於风险和机遇并存,是浑水摸鱼,得利,甚至是一夜暴富,远胜百年积淀,还是大道折损,一蹶不振,归根结底,就看修道之人自家本事高不高了。大势席卷之下,太平山锺魁是如此,桐叶宗杜懋也是如此,并不会分善恶。

这些事情,知道了,未必有用,但是知道其中脉络,比起从头到尾蒙在鼓中,肯定更好。

由於这趟要走过石毫国南北各个州郡,所以陈平安对於石毫国的朝野江湖和风土民情,在青峡岛就了解颇多。

石毫国崇尚道门,敬奉一位道教散仙真人为国师,所谓散仙,自然就是不在道家四大主脉之中的旁门道人,其中道祖座下三脉,道袍样式也有差别,不过头顶道冠最容易区分,分别是芙蓉冠、鱼尾冠和莲花冠,道士在道门的品秩高低,道冠也有诸多细微讲究。此外便是中土神洲的龙虎山一脉,属於浩然天下的本土道家势力。

据传此次阻滞北方蛮夷大骊铁骑的南下,护国真人在阵前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护住京城不失,功莫大焉。

除了这些来自柳絮岛仙家邸报的纸面消息,陈平安还专程在池水城摆下酒席,找了个时机,一起宴请了顾璨的两位兄弟,那位逃难至此将近一年的石毫国皇子韩靖灵,以及石毫国边军大将之子的黄鹤。

陈平安问得多,聊得浅,客客气气。

韩靖灵虽是石毫国皇子殿下,当今陛下的嫡子之一,正儿八经的天潢贵胄,已经出京就藩多年,可是仗还没打,就找了个借口离开自己的藩王辖境,迅速南下避难,大致是什么样的脾性,并不难猜。不过世事难料,大骊铁骑南下,所到之处,在冥顽不化的石毫国北部,往往是寸草不生,战火惨烈,反而是韩靖灵的辖境,因为群龙无首,竟然逃过一劫,没有任何兵祸发生,在辖境内,韩靖灵莫名其妙就有了个“贤王”的美誉,不过陈平安知道,这多半是韩靖灵身边那拨扶龙之臣的幕僚们,在帮着出谋划策。

当韩靖灵面对大名鼎鼎的青峡岛帐房先生,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恨不得掏出心肝肺来,给那位在书简湖数次扬名的陈先生瞧上一瞧。石毫国大将军嫡子黄鹤,先前离开书简湖,去和他那个投靠大骊铁骑的老子,一起谋划扶持韩靖灵为石毫国新帝,据说都已经见过了苏高山的面,所以这趟返回书简湖池水城,是给韩靖灵报喜来了。

陈平安没给他们与自己称兄道弟的机会,当然韩靖灵和黄鹤也没这胆子。不过两者心性,又有细微差别,前者是落难,心气不高,至於一旦成功成为石毫国新帝之后,是何种光景,会不会后悔当初在池水城酒宴上的卑躬屈膝,韩靖灵应该暂时还没能想到那一步,陈平安则是不在乎。至於后者,面对陈平安,黄鹤则是看似比韩靖灵更加谦恭的神色之下,隐藏着一丝仿佛弓弦逐渐绷紧的心思,因为大骊武将苏高山,这座巍峨山岳,就像给了他们边军黄氏一颗莫大的定心丸,哪天真正傍上了这座靠山,别说是已经桀骜不再的小魔头顾璨,就算是陈平安,恐怕将来再次聚会,都要对他黄鹤以礼相待了。

这些人心细微处的蠢蠢欲动,陈平安只是默默看在眼中。

至於柳絮岛邸报上,石毫国皇帝颁发诏书,昭告朝野,其中以“骄纵不臣,纵兵殃民”八个字,对曾经被先帝敕封“忠毅侯”的黄鹤父亲,进行了盖棺定论。

一直给陈平安和韩靖灵陪酒而少言语的黄鹤,唯独提及此事,神色张扬几分,满脸笑意,说他父亲听闻诏书后,毫不动怒,只说了“气急败坏”四个字。

陈平安当时看着那张意气风发的年轻脸庞,独自喝了杯酒,当时见他提起酒杯,韩靖灵赶紧招呼黄鹤,一起举杯共饮。

有那么几分共襄盛举的意味。

让陈平安哭笑不得。

这种酒桌上,都他娘的尽是这么些学问,最好喝的酒,都没个滋味。

那场看似主宾皆喜、相谈尽欢的酒宴散去后,陈平安独自返回青峡岛,对於大骊武将苏高山,陈平安再次高看了一眼,上一次,还是因为粒粟岛谭元仪的进退失据。

陈平安回过神。

原来前殿那边出现一位身披甲胄的高大阴物,生前可能是位有官身的沙场校尉。

这位阴物走出前殿,左脚跨过门槛,抱拳道:“这位仙师,先前我们和属下们有所冒犯,差点就惊扰了主殿的灵官老爷,仙师提醒,省去我不少。”

说到这里,那位面容惨白的校尉阴物,凄然一笑,收起双手,习惯性伸手按住腰间长刀刀柄。

甲胄也好,佩刀也罢,与阴物本体如出一辙,皆是生前种种执念的幻化。

看着那位满身伤痕的石毫国武人,尤其是胸膛、脖颈两处被马刀劈砍而出的伤口,陈平安虽未真正经历过两军对垒的沙场厮杀,却也知道此人战死沙场,当得起轰轰烈烈这四个字。

阴物回头望了一眼前殿,然后转头继续道:“仙师是山上人,可能明白我们这些天地厌弃的鬼魅,越是死了,对於生的念头,反而越是比活人还要强烈,只要能够苟延残喘,就会不择手段,所以战死后,我与麾下同乡武卒,阴魂不散,昼歇夜游,一路往南,来到这里,有些兄弟支撑不住,在半路就已经魂飞魄散,有些到了家乡,见过了妻儿父母,多是在祠堂、祖坟那些地方,算是安心上路了,但是也有不少兄弟越来越入魔,只要夜间遇上活人,就想要吞食他们的阳气,或是途径本地灵官庙这类已经没有神只坐镇的地儿,不管不顾,就想着饱餐一顿,极难约束,越来越难……”

陈平安点点头,问道:“敢问这位将军,如果袍泽当中有人想要如此作为,例如祸害半路百姓,拦又拦不住,将军又该如何自处?”

这是一个很煞风景的问题。

武将阴物轻轻推了推刀鞘,满脸痛苦,却无半点犹豫神色,“这就得问过我的刀,答不答应!生前我们即是保家卫国的武人,既然战死,那么已算报国无门了,可要说死了就要去残害百姓,先过我这一关。”

武将阴物深呼吸一口气,咧嘴一笑,“说出来不怕仙师笑话,一路南下,一位位兄弟陆续返乡分别,我们也从最早老百姓眼中的阴兵,六百余,到如今的不足十位,我们非但没有残害任何一位阳间的老百姓,反而在乱葬岗各地,清剿了近百头满身戾气的孤魂野鬼,只可惜我们大军当中的随军修士,当时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害得我死后根本来不及询问,不晓得我们这种为民除害的行径,能否给兄弟们积攒阴德,下辈子好投个好胎。”

陈平安先拱手抱拳致礼,然后收手,以毋庸置疑的坚定语气,沉声道:“天地无私,但是人伦有道,相信将军与袍泽,都会有阴德荫庇的,即可庇护自身,也能够惠泽家族子孙!”

武将一听到这句言之凿凿的仙师亲口所说言语,一个铁骨铮铮的沙场武人,竟是当场落泪,转过头去,“听到了没有,我没有骗你们!”

前殿后门那边,一位位武卒现身,各自抱拳,不知是感谢那位生死同归的武将,还是感激那位青色棉袍年轻人的一番“盖棺定论”。

天地酷寒冻骨之时,一国山河破灭之际,它们的身上,铁甲铮铮作响。

这天夜幕沉沉中,陈平安掏出纸笔,将武将在内那六百余阴物的姓名、籍贯,都一一记录在下,说是以后会有朋友要举办两场周天大醮和水陆道场,他可以试试看,帮着他们的名字列在其中。期间今夜修行告一段落的曾掖,打开主殿大门后,给陈平安和那十来号阴兵,帮了不小的忙,陈平安的宝瓶洲雅言,当然极其熟稔,可是对於书简湖一带修士与百姓惯用的朱荧王朝官话不算陌生,但是当武将武卒他们带上了石毫国各地口音后,就很头疼了,刚好曾掖可以“牵线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