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余脉在魏兴郡扬旗,对于晋国中央来说,是没得选择的:必须出兵将其镇压!
晋吴两国,都不是穿越者执政的季汉。两国的统治者从内心深处都不认为普通百姓是国家的倚仗,也认识不到泥腿子们的力量。所以,当关彝力排众议,在六年前借着查处贪官的契机,派出司闻使在季汉各个主要县城展开宣讲,把国内外大事进行通报的时候。两国统治者都对其举动报以鄙视和嘲笑:到底是枣贩子出身的下贱胚,完全不懂礼法。居然妄想跟泥腿子讲道理。
可是现在这种局面下,司马炎才明白,这宣讲,其实是有好处的。
对于关彝来说,由于实行大规模宣讲,所以季汉全国的舆论权不属于世家,而是属于大司马府。就这次曹魏扬旗事件,关彝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向雍凉益三州百姓承认:是,以前曹魏篡了汉,现在我们却支持曹魏的余脉称王。为什么呢,此一时彼一时嘛。我们现在最大的敌人是晋国,能够威胁我们大汉生存的也只有晋国。谁能给晋国添麻烦,我们就支持谁。要不然,等着晋国积聚好了力量来消灭我们么?晋国消灭了大汉,你们这些老百姓有什么好?三十税一的政策变为五十亩征税上限,未成年人的算赋口赋要加收,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要来欺压你们,九品中正制回归,你们将永世为奴……所以啊,我们不能让晋国消灭我们,我们要不断给晋国找麻烦。
这么一套宣传坚持不懈的四五年搞下来,至少益州的老百姓们早就对大司马府有了盲从心理。而晋国则被彻底妖魔化了。所以,这一次季汉政府一改以前把曹魏描述为十恶不赦的篡逆贼子的风向,反而公开的第一个承认了魏王国。季汉的百姓们一点都不觉得难以接受。
至于季汉政府内部,肯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或者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还是大骂关彝毫无原则毫无底线。不过他们的声音,谁关心?又有多少人能听得见?
但是同样的问题到了晋国,那就完全不同了。
晋国的百姓们只是负责耕田缴税,保障老爷们醉生梦死的牲畜而已。他们又听不懂人话,发不出人言。所以也不会对任何事情发表意见。
能够称之为人的,只能是晋国的士大夫们。
而晋国的士大夫分三种。
其一,没事吃吃五石散,闲了就清谈。说起来,当年李密出使洛阳,大谈了一阵“贵无论”。此时的清谈名士们,清一色的偏向贵无——不讲实务,讲实务的都是贱人。所以啊,曹魏扬旗不扬旗关我们屁事?俗!还是来选选今天清谈的话题吧。
其二,张口忠孝,闭口节义的伪君子。这些人在听到曹魏扬旗后是喊打喊杀声最大的。
其三,实用主义者。裴秀、贾充、杜预、马隆等人都是。在这些人看来,曹悌称不称王,也只能盘踞在上庸三郡。因为那里群山起伏,所以曹悌不称王晋国要剿灭也很难。同样因为那里地瘠民贫,曹悌称王了他也打不出来。所以,最好是别理他——国家在雍凉大败才刚刚过去一年,我们还有很多正事要去办呢!
而这群实用主义者,现在掌控了晋帝国的行政权、财权、军权乃至情报权。所以,虽然那群伪君子们叫嚷的声音很大,但单要压制这群家伙,还是不太难的。
可惜,晋国和很多王朝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的宗室力量非常强大!
前年和去年那场大战,因为司马望钝兵不前贻误战机,因为司马亮胡乱指挥导致襄阳失守。所以那时候司马炎一口气把所有坐镇地方的亲王全部召回,宗室们没敢吭声:那时候他们也怕万一在战场上到处失败,晋国一下子就这么灭了怎么办。
但是现在时间过去了一年,拥有大量地盘和人口的宗室们不满意了:怎么回事啊,这个国家到底是姓司马还是姓牛啊?我们这些风姿绰约,才华横溢的宗室们怎么能长期靠边站呢?
这次曹魏扬旗事件消息一传开,宗室们,尤其是宗室里的年轻人们,全都兴奋起来了:出兵!讨平叛逆!既是身为司马家的一员必须要尽的责任,也是抓兵拿权的好时机!
赵王司马伦为首,义阳王、汝南王、平原王、琅琊王等等,数十位亲王集体上书,要求朝廷发动大军讨伐叛逆,非如此不能显示晋帝国之正朔。如此强大的压力,轻而易举的摧毁了裴秀等人想把这件事压下来的一切努力。
所以,在紧接着召开的大朝会上,根本没有讨论要不要出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