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阴招(1 / 2)

铁血铸新明 故土难离 1399 字 21小时前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阳光透过宫后苑的花花草草,洒在御景庭,化为若有若无的光晕,美不胜收。

崇祯却失神望着修长挺拔的秦浩明,不知他的自信从何而来?但是,不管如何,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崇祯还是能够深切感受到。

“秦爱卿请尽管直言,希望朕做得到。”

崇祯语气低缓,却没有说死。即使贵为帝王,他也受到许多束缚,并非万能。

秦浩明拱拱手,不在客气说道;“第一,恳请皇上乾坤独断,把不是和您一条心的朝臣,或挪开、或废黜、或查抄。

总之,要保证皇上旨意可以顺利实行。现在,不是和他们客气扯皮的时候。”

民主有民主的好处,但专制也有它的便利性,特别是在战争时期。

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一味指责对方,势必最后同归于尽,大家一起玩完。

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明末清初人口损失惨重,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具体损失多少?从数千万到上亿,不同的统计,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的血泪悲剧。

崇祯听完,脸色抽动,默不作声。

秦浩明的话简直讲到他的心里,委实动人。但想到满朝文武勋贵,他的眼神瞬间黯淡。

“第二,恳请皇上免除三饷征收。如今天下百姓已到家家悬斧之境地,怎可再增?”

秦浩明不管不顾,径自说出自己的第二点请求。

于他而言,最正确的方法已经给出来了,做不做得到,那是考验崇祯的时候。否则,大不了还是跟历史一样。

“第三,增收江南工商税,万不能一昧从百姓手中增加税赋,那不是治国之道。”

从易到难,秦浩明一步一步给出正确的方略,随即默不作声。

这三点是挽救大明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他今后要做的事情。崇祯若是能做的,他愿意辅佐。

之后,天地之大,自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说别的,发展好海军,先把美洲夺了,自立为王也不错。不必非得在华夏的土地上打生打死,兄弟相残。

若是崇祯做不到,再取而代之不迟。

崇祯背负双手低着头,绕着御景庭不发一言。脸上神情似哭似笑,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秦浩明所说的这三点,自然是正确的治国之道,也是他从政十二年来一直想努力,却没有成功的事情。

当然,自己没有秦爱卿梳理得这么清楚,没有行动步骤,没有时间顺序,没有谋略方法,只是下意识的往这边靠而已。

“秦爱卿实乃王佐之才,正是治国安邦、辅佐君王的经天纬地大才,乃首辅的最佳人选。

要不秦爱卿参加大比如何?”

崇祯转了一圈,站在秦浩明跟前,满口称赞,接着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比于只会唯唯诺诺的薛国观,或者只是混吃等死的刘宇亮,包括深得他意的温体仁,皆不及秦浩明的果断、锐气以及全局观。

只是首辅作为文官之首,区区一个秀才自然无法服众。故而,崇祯方有此言。

“感谢皇上厚爱,微臣夸夸其谈尚可,实际朝堂政务无丝毫经验,当不得皇上期许。

况且,微臣行事激烈,性格鲁莽,用之于征战或可。用之于朝堂,则有失朝廷厚重。至于说案牍之劳,实非微臣所长。”

事情当然没有自己说得这般不堪,但他刻意在崇祯面前树立一个武将的本色,却是为了将来在福建和广东行事背书。

武将嘛,行事难免有些不合朝廷规矩,恳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