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节(2 / 2)

七零妇产圣手 金面佛 3129 字 1个月前

林斌眉飞色舞:“你说的那些方法都太大路货了,一点儿尖尖都没有。我现在要拿的片子,人家的方法才叫绝呢。”

对,改良盐碱土地常规方法中的水凝洗法效果最好。土里头不是盐碱多吗?我用水将盐碱冲洗干净了,就跟人洗个澡一样,剩下的土壤就能开始种庄稼了。

这个理论绝对没错,但问题的关键是盐碱地为什么会变成盐碱地,主要原因不就是因为缺乏淡水资源嘛。周围的水本身就是盐碱水,而且因为日照跟风刮的因素,水分的蒸发特别厉害,所以剩下的只有盐碱了。

比方讲,海边海水是现成的,可淡水你上哪儿找去。光凭那点儿雨水根本不够用。

那,想办法将海水淡化,然后再冲洗土壤?

妈呀,这个成本不是要种庄稼了,这是在要土壤吃庄稼。

但是难道就放下这块地不管了吗?好大一片地呢!

怎么可能,中国人民最不缺少的就是智慧。我们广大科研工作者擅长在生活当中发现规律,然后加以总结应用,创造奇迹。

我们的科研工作者提出的新办法就是盐水洗盐。

这话怎么说呢?淡水是没有,可是我们有苦咸水呀。那这咸水要怎么洗盐,难道不是越洗越咸吗?非也非也,智慧来源于老祖宗。

当地缺少淡水资源,但人总是要喝水的,不然肯定干死了。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取用苦咸水的冰块,放在地窖里头等到天热了,化出淡水来饮用。

停!是不是觉得这里头有逻辑漏洞?盐水结成冰,怎么化开来就变成淡水了?这明摆着胡说八道嘛。

林斌翻白眼,很看不上余秋的模样:“你高考的时候物理真的是100分吗?居然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

余秋开始捋袖子了,自打杨树湾一别,大家不欢而散之后,她有一个多月没有见到小林同志了。

可为什么这家伙一点儿长进都没有,还是这么欠抽?

何东胜赶紧在旁边拉住她,上干货解释:“凝固点不一样,海水的凝固点低。”

淡水零度结冰,海水要零下十几二十度才能够结冰。这也是为什么当地老百姓取了冰块就能够化了淡水用的原因。因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结成冰的就是淡水以及淡盐水。

林斌振振有词:“撒盐化雪懂不,你难道还不知道撒盐化雪的道理吗?撒了盐之后,撒了盐之后,雪就不容易结冰。在零下好几度的时候就能够维持液态淌走。这样道路交通就不受影响了。”

同样的情况,盐水结出来的冰块先化掉的部分是含盐量高的部分,后化掉的部分则是淡水以及含盐浓度非常低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他们冬天的时候零下十几二十度的时候,将苦咸水浇在盐碱地上,结出厚厚的冰。那么等到气温逐渐回暖,先化掉的苦咸水第一层渗透入土壤当中,接下来的化出来淡水就直接又洗了一遍土壤。

如此这般,土壤的表层经过淡水的淋洗,含盐量就会大幅度降低,种庄稼也没问题了。

像那个春小麦种上去一亩盐碱地也能打上好几百斤呢。不要小看这个产量,跟肥沃的良田的确没办法,但这就是凭空得来的好庄稼啊。盐碱地本身可是寸毛不生的。

余秋目瞪口呆。她都不知道该如何夸奖人民群众了。哦,不,是科研人员的智慧了。这种方法居然都能被他们想到。她只能讲,绝了。

光是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改造不少盐碱地呀。因为海滨滩涂就是盐碱地的大头子,将这块改造出来的话,的确能增长好多粮食产量呢。

光种盐蒿子还不行,老百姓重点是要吃饱肚子。

不过余秋又开始担忧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盐碱地的特点,地下水苦咸,水会往上翻,然后又重新析出盐碱来。这也是为什么填土法改良盐碱地很难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因为土地重新盐碱化的速度太快了。

林斌骄傲地挺起了胸膛,与有荣焉:“你以为科学家想问题会比你更简单吗?他们早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小林大夫又开始故弄玄虚,“盖过房子没有?有没有看见墙角会析出白色的盐霜子呀。”

房子余秋是没自己亲手盖的,她到今天还住窑洞呢。不过墙角会泛出盐花子的事情,她倒是知道。

听说旧社会盐价高,老百姓买不起盐,不吃盐又扛不住,就只好扒在墙角刮这种盐花子。

林斌眉飞色舞:“这就是从地里头渗出来的。这个可伤房子根基了。”

所以盖房子的时候,大家伙儿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解决呀?下面用东西挡着呗,自然不可能是砖石,而是打地基的时候下面再铺一层稻草麦草,依靠这些来阻拦。

除此之外,庄稼地里头还覆盖一层地膜,这样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么下面挡着上面遮着,种庄稼的这层土壤,就不容易盐碱化,就能够放心大胆的当良田。

余秋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个方法的确巧妙。就是要耗费好多庄稼秸秆,到时候人家可没有柴火烧了。

林斌直接挥挥手,十分不满意余秋:“你怎么脑袋瓜子转不过弯来呢?这部分改造的盐碱地基本上都是季风气候呀,季风气候的特点是什么?旱季跟雨季分明。雨季的时候,种植玉米高粱这些。就算粮食作物不高,但只要杆子长得好就行,到时候收割了翻耕田地直接将这些杆子埋到地底下,就是现成的屏障。有了它们做阻拦,盐碱就犯不上来了。还有的地方日照时间长,可以直接长棉花。棉花采摘完毕之后,棉花杆子埋在地下,方便的很。”

余秋没有看到庄稼地,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可但是这番描述就足够让她心潮澎湃。

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吧。人民的智慧无穷无尽,人与大自然不一定要为敌。只要方法恰当,就能够和谐共生,创造双赢。

最重要的是这个方法具有强烈的可实操性。因为它不需要太复杂,太精细,太高级的工具。就算效率低一些,普通的生产大队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也可以实现。

最辛苦的应该就是冬天取水了吧。但冬季是农闲时节,刚好可以空出来去完成这项工作。

另外一项翻耕头地深埋秸秆,可以由政府引导,跟农场合作,用大型翻耕机进行。

而且只要盐碱地上能够长期存活庄稼,植物的天然屏障作用就可以减少水分的挥发,加强水土涵养能力。

林斌两条胳膊上下挥舞,整张脸也眉飞色舞:“他们说,用这种盐碱地改良方法加上新搞的小麦品种,就能够长出好多粮食了。”

因为这个,昨天晚上老人家高兴的多吃了半碗饭,还特地赋诗一首来庆祝这件事。

有菜吃,有油喝,还有粮食下肚子,有棉花纺布做衣裳。那当地的老百姓就不用逃荒了,能够安安心心地过日子。

今天上午起床之后,老人家还是对这件事念念不忘。林斌上完两节课,下午的课改到晚上了,他回去蹭饭,就自告奋勇上妇联来跑腿了。

余秋立刻双手奉上电影,态度毕恭毕敬。

这是大好事,而且必须得是国家牵头才能够真正推行下去的功在千秋,利在万民的大好事。她一定从道义上坚决支持。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