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朱祁钰像
明英宗钱皇后像
明英宗周皇妃像
于谦像
于谦像
附录三 北京智化寺王振石刻像
附录四 于谦《题公中塔图赞》
附录五 朱元璋圣旨
附录六 大明宝钞
附录七 红崖天书
附录八 北京四合院
带花园的四合院布局示意图
后记
——粉身碎骨浑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非常奇特的一个朝代:宦官最为猖獗;党争最为尖锐;皇帝对士大夫的态度最为恶劣;在汉唐宋明四大汉人自主统治的朝代中,明朝灭亡最为迅速。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明朝开国之前的元朝,以及明朝灭亡之后的清朝,均是外来异族政权,明朝刚好夹在两个外族征服者王朝之间。
正因为种种奇特之处,明史历来为后人所重视。而明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堪称“土木堡之变”。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两千余人借贡马为由,向明朝廷邀赏。把持朝政的大宦官王振发现瓦剌虚报人数,因此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原定马价的五分之四作为惩罚。瓦剌便借机制造衅端,于同年七月率大军向明边境骚扰。明军无力抵挡,一败再败。战报传到京师北京后,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率五十万大军亲征,结果被瓦剌两万骑兵击溃,朱祁镇本人于河北怀来土木堡被俘,五十万明军“死伤过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战也因此成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史家通常认为,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由强盛转向衰败的分水岭。土木堡之变后,明廷再也无力对蒙古诸部进行远征。加上政治日趋腐败,此后,将士不敢再战,遭受重创的明军再也没有振作起来。
而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兵锋极健,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局势十分危急。在国家的危难关头,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涌现出了于谦这样的民族英雄,力挽狂澜,扭转了岌岌可危的局面。而后来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位,于谦反而被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令人格外嘘唏感慨。
本书讲述的即是这一段历史。选取了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发生的大背景,以人物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这两次著名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从而折射出明朝由盛转衰的演变。在时间跨度上,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英宗、景帝两朝,自明朝建国,一直到明朝中期,凡与两次事变相关的边防、军事、政治、人物,均有所涉及。对明朝一些有特点的现象,如宦官、廷杖等,还用了专门的篇幅来讲述,力求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再现这一段令人瞩目的历史。
因书中人物众多,为避免混淆,本书摒弃了明人以字、号、籍贯互相称呼的习惯,直接改用名字。另外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作者理工科出身,逻辑颇严,记忆颇佳,不会忘记交代某处必要情节,若是书中没有交代,即是有意留白,赋予读者想象的空间,或在后书中还有续言。
《大明惊变》与之前出版的《鱼玄机》《韩熙载夜宴》《孔雀胆》《大唐游侠》《璇玑图》《斧声烛影》《大汉公主》《和氏璧》《明宫奇案》《包青天》《宋慈洗冤录》《柳如是》《钓鱼城》《战襄阳》《敦煌》《青花瓷》《交子》《开元悬疑录》《江东二乔》共同组成了作者正在构思创作的“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丛书”。感谢出版方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感谢读者,谢谢你们,一直陪伴着作者前行。
世事无端成蝶梦,畏途随处转羊肠。兹录于谦诗二首作为本记的终结。《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夏日行太行山中》:“信马行行过太行,一川野色共苍茫。云蒸雨气千峰暗,树带溪声五月凉。世事无端成蝶梦,畏途随处转羊肠。解鞍盘礴星轺驿,却上高楼望故乡。”
吴蔚
2015年7月30日于北京
本书由【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