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2 / 2)

天可汗 西风紧 4215 字 2个月前

杨我支不愧为“唐朝通”,对唐朝的礼仪文化等物了解很广博,恐怕比普通的唐人还要懂得多,说起来头头是道。

默啜可汗此时显然并没意识到国家危机,表现得十分闲适,又饶有兴趣地问道:“不是说现在的薛氏堪比以前的武周,大权独揽谁也不怕,怎会对一个士族投鼠忌器?要是在咱们突厥,哪个氏族背叛突厥汗国,咱们第一个灭了他!”

杨我支道:“父汗明鉴,咱们突厥与中原不同,草原旋起旋灭如同草生草枯,一个部族能兴起百年却没有千年不衰的前例;而唐朝那些门阀士族可谓源远流长,比如那博陵崔氏自汉代起就成名门望族,高官显贵不断,自今长达近千年之久!薛氏要拿他们开刀不能给个真凭实据的说法,非得遗臭万年不可。现在薛氏确是一言九鼎,但往后那些士族文人在史书文章中会如何评断他?故而投鼠忌器。”

默啜可汗像听戏一样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了才想起李适之的正事,便问道:“你说的那个崔日用又不是博陵人,而且已经死了,说他有何作用?”

李适之道:“崔日用家的籍贯是博陵,我提及名声显赫的博陵崔氏是想可汗多一些印象。崔日用虽然死了,但滑州崔氏一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甚至在官场上也还有人。在大唐灭人一家已是残暴之极,崔日用家可以牵涉到‘谋逆’大罪,但绝无灭一州一郡的做法,真要如此当国者何以向天下人交待?所以可汗如能联络上滑州崔家,倒是可以一用。”

杨我支轻轻摇头道:“李公子的意思我明白,无非是滑州崔氏与晋王有积怨;可是仅仅因为这样就要让他们冒‘通敌叛国’之险,我却觉得不太可能。”

李适之淡然一笑:“滑州崔氏根基完全比不上其他山东士族,因为崔日用一事早已仕途黯淡,就算朝廷没有马上株连他们,但只要薛党一日在朝,他们一日便无出头之日。往远的想,假如薛党篡位成功,从此以后滑州姓崔的还想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么?刚才可汗也说了,咱们唐人官府办什么事是要查祖宗三代的。故而滑州崔家是绝不愿意看到薛党掌权的。这是其一;其二,通敌叛国之说也颇有出入,突厥在武周时就有帮助李唐皇室复国之功,在很多忠于大唐的人心里算不得仇敌,滑州崔氏的人帮助可汗反对薛党暴政,何来叛国之说;其三,人总有七情六欲,可汗富有万里,何不以利诱之?”

杨我支听罢沉吟片刻,便进言道:“父汗确可派人试试,就算万一事儿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默啜想了想道:“汪芒是个汉人,设法让他弄个身份南下一趟倒也不错。”

第八十七章 明光

光阴如白驹过隙诗人们总是这样感叹,花开花落已春夏梦起梦落又秋冬。朱雀大街两旁的枫叶在夕阳中闪耀着暗金色的光辉,如同草原上草籽饱满渐渐枯黄的草地。它们纷纷扬扬,于辉煌的色泽中又露出了暮气重重,叶一落天气该越来越凉了。来往行人身上的衣服也日渐增多,不过也还有人穿着单衣的,“春捂秋冻”嘛。

秋季来临,果子已经成熟只欠一夜东风。

时右武卫大将军杜暹率飞虎团选拔出来的一批中层武将早已从各军中挑选出弓马骑射娴熟的军士组成了新军,又从黄河九曲地区调战马二万,至今已集结训练一月有余。这批将士本就是从军队中选出来的,和新募壮丁大相径庭,只不过让他们从府兵边军等军中改编成了领皇粮的职业军士,很多基本的东西是不需要再练习的,只要让他们操练队列认识自己的各级将领就可以了。所以这时只要发给他们长兵器、甲胄和军需补给,就可以立刻作战。按照唐律军人在没有执行军务时是没有长兵器和盔甲的,只有战前或被派往执行任务时才会发放,出纳军械是由北衙军器监掌管。他们形成有效战斗力之前缺的就是这个东西。

甲坊署承造的一万五千副各规格新甲已快完工了,在贺季真的监督管理下果然在三月内兑现。

而政事堂早已确定了对突厥发动战争的国策,在没有改变之前他们一直都在计划准备,从哪些地方调兵、调粮、各级协调的官员都已内定。

前期准备已经成熟,但东风还没来,东风便是太平公主的态度。如果她不放兵权给薛崇训,军中又多有他的党羽,势必造成内部矛盾,如唐军本身都不稳,恐怕就是输多赢少的局面。连薛崇训都摸不透她的想法,她既没有表态,也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取消新军的组建。

这时边关传来急报,突厥兵主力北去进攻铁勒九姓去了。这个消息另长安朝廷有些吃惊,本来唐军都磨刀霍霍要调兵开战了不料突厥这会儿还跑去打别人……同时也说明游牧骑兵动员起来确实比中原快,长安忙活了半天还没调拢军队,突厥人就很快聚集大军出动。

户部尚书刘安拿这件事上疏,突厥人定会故技重施,以干涉我朝内政为名劫掠攻击边关各州,唯有趁其北方有患之时调兵讨伐才是有利时机。

太平公主很快在紫宸殿召集大臣议事,薛崇训也得到了召见。因为上次薛崇训说盟主那事儿和太平公主吵了起来,闹了别扭,他便和大臣们一块儿进殿,没有先去独见太平。

不过太平公主一进紫宸殿就用目光四顾找到了他站的位置,她坐到上位后便抬起长袖轻轻一挥:“都免礼。第一次从安东都护派去瀚海(铁勒)的唐使,被突厥人杀害了?”

她问这句话的时候看着薛崇训的,薛崇训便站出来愤愤道:“据报突厥人杀害唐使李天书的手段极其残忍,将其活活剥腹取肠而死,只因唐使将与铁勒拔曳固盟约的国书吃掉了。此等作法完全无视朝廷威仪,轻视狂妄之心昭然若揭!”

太平公主面不改色道:“李天书忠心可嘉,以死捍卫气节,朝廷应追封他为安东都护并妥善抚恤萌封其子。”她说罢神色一变,不怒自威,“突厥杀我使臣,今番又率兵攻击大唐之番邦,与叛逆无异。崇训何在?”

薛崇训心下预感良好,急忙躬身道:“儿臣在。”

太平公主当机立断道:“你即可调各地兵马联合北方羁州各军奉召伐逆,斩默啜传首长安。政事堂及各级官吏,应调整国策保证军需补给、壮丁民夫,我与今上静候捷报。”

薛崇训大喜过望,与大臣们纷纷接旨应了下来。看来太平公主的魄力仍在,今天这事儿决定得毫不拖泥带水,薛崇训此时的心中是一片顺坦。

紫宸殿的议事没一会儿就散了,他想着“盟主”之事母亲还没表态,本欲随后去承香殿再探探口风,不过转念一想:我已经先说出来了,母亲既然没有明确下令禁止,那往后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直到她明确表态再作打算。

他出了大明宫还没到中午,直接就回到亲王国召集幕僚先说了宫里发生的事,然后赶着分派事情。闲了几个月突然之间大伙都忙碌起来。

此时杜暹的新军正驻扎在长安城外的武功县训练,听说用竹竿代替长兵,在腰间挂石头以代替盔甲重量。薛崇训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甲坊署通知他们准备甲胄兵器,随时调用;然后再派人去武功县催要将士名册卷宗(甲胄有大小型号)。他吩咐完这两件事后,又打算亲自去军营中一趟。便传李逵勇集合飞虎团卫队出行。

“兵部会调其他各路军队向三城进发,届时我只要率神策军及新军二万从关中北上与之汇合,接受兵权后便可对突厥开战。”薛崇训踌躇满志地对众人说。

苏晋好像松了一口气的样子附和道:“王爷期待已久的大功业,今日总算可以一展抱负了。”他此前还担心自己一时冲动说出的计谋会惹来祸事,更有可能被当作替罪羊,今日他才放下了担心觉得自己好像太多虑。

其他人也纷纷祝贺道:“愿晋王旗开得胜,早传捷报。”

过得一会儿李逵勇来报,飞虎团已准备完毕。薛崇训便向幕僚们告辞,穿着早上的朝服就出门去了。马夫庞二赶车来接他,他此时的心情有些激动,便不坐车直接上马带着一群骑兵大摇大摆地从街上呼啸而过。

新军训练的驻地便是以前神策军搭建的军营,后来神策军的驻地搬到了长安城南,杜暹等便把将士安置到了那里。武功属于京师郊县,骑马的话今天日落之前就能赶到。

武功县令率官吏出城夹道相迎,但薛崇训没管这帮小官,一群铁甲骑兵直接从大道疾驰而过没有作丝毫停留,只给他们一阵尘土,不过县令仍然躬身侍立道旁直到骑兵远去。

过得一会儿薛崇训便在大路上遇到了杜暹及部将数十人,大伙合军一处继续向兵营跑马。不过当薛崇训到了地方后,第一印象有些不太好;过得片刻也就释然:只见那些兵马身上都绑的是竹子木甲及石头,手里拿的是竹竿,而且没有旗帜,当然和战阵上铁甲如云的场面比稍显不足,但细观之下队列整齐军纪良好确是让人满意。

薛崇训回头问杜暹:“没有旗帜是因没有名号的缘故?”

杜暹抱拳道:“回晋王,正是如此。这批人马是从各地军中挑选的,来源不一应该有个新的名号,只是以前忙于操练整编无暇顾及此事。”

李逵勇立刻搭腔道:“神策军不也是薛郎取的名儿,他们也该让薛郎取个哩。”

杜暹这才恍然,心说两军都是薛氏嫡系部队,让薛崇训命名的意义重大,急忙便说:“晋王精通文武,今日正好赠将士一个旗号。”

其实薛崇训之前也没顾得想这事儿,又是临场发挥,他沉吟片刻说道:“咱们组建新军的目的是为了打突厥。突厥人对我大唐边关‘同胞’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连同各族也深受其残暴之害,北方一片水深火热黑暗野蛮;而我大唐健儿顺应天命奉召讨逆,兵戈杀伐却是为了给各族百姓带去文明之光……有了,‘明光军’如何?”

名字不过就是个代号,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只要是薛崇训命名就好。于是杜暹根本不假思索张口就赞,连赞了两个“好”字之后才琢磨着说:“明光不仅是给蛮夷之地带去教化之光,又正契合‘明光铠’的字眼,咱们的骑兵不正是身穿明光铠么?”

薛崇训听罢便挥起佩刀对众军大声喊道:“兄弟们名号‘明光’,只要明光铠能到达的地方,便能剪灭黑暗野蛮带去文明之光!明光军的名声即将远达四海,汉家礼仪将普照宇内!”

他的情绪立刻煽动起了众军的热血,或许将士们也是出于对上峰本能的尊敬,很快大家都呐喊起来。可是万众一心只是号称,人们的喊声很难一直,呐喊中有人在喊“薛郎”、有人在欢呼“万岁”……结果一听就好像在喊“薛郎万岁”一样。

万岁、万寿无疆等形容的人只有一个那便是天子。这么一个意外,让杜暹及部将都面面相觑,又无法阻拦。大约一万人都在那里呼喊,谁也没办法马上制止。就在这时,部将们看向薛崇训时,却见他坦然受之的模样并没觉得什么不对。

薛崇训今日的表现有些忘形了,他扬扬得意地对部将们说:“咱们是正义之师,从一开局就奠定了胜仗的基本,建功立业就在当今之时,愿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