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2 / 2)

元配 石头与水 3838 字 23天前

“娘总这样,她的钱,全都叫大姐糊弄完了,就知道往别人身上省。”魏年这几天与陈萱相处的不错,主要是,俩人一炕东头一炕西头,睡的挺好。魏年确定,陈萱是真的对他没意思。二人便做亲戚相处,颇是和睦。魏年是不肯让女人为难的,他直接道,“到时我回来接你们,我同娘说。”

陈萱一看不用自己费心,高兴应了。

第二日,她悄同魏银说了做衣裳的事,魏银也很高兴。

就是魏年下午回家接陈萱魏银,魏老太太有些不大乐,魏年不理他娘,带着陈萱魏银就出门去了。是一家新式的裁缝铺,里头多是丝绸旗袍、呢料大衣,还有墙上贴着的明星画报,上面的女明星明眸皓齿,姿态各异,有一种陈萱形容不出的味道,怎么说呢,有点像是魏老太太极鄙薄的那一类“一看便知不是正经过日子的”这类人。只是,陈萱实打实的,自心底,得承认,可真美。

魏年跟掌柜打过招呼,“带妹妹们过来做几件衣裳。”

掌柜显然是同魏年熟的,招呼几人坐了,泡了茶,又问做什么衣裳,要什么样式,还拿出一本装订整齐的画册,里头各有衣裳款式,让几人挑选。魏年就要一件呢料大衣,他自己看好款式的,何况,男人衣裳款式有限。魏银同陈萱商量着要什么样的大衣,魏银原是想做大衣,结果,又瞧上了一件呢料子的小披肩,只是,魏银从来不是魏金那样有些贪得无厌之人,二哥好意带她出来做衣裳,呢料子衣裳都挺贵的,二哥这是拿私房钱给她做衣裳,魏银想着,做一件就好。

陈萱看她拿不定主意,就同魏银道,“不知道这两件能不能做成一件?”

“这可怎么做啊?”魏银向来手巧,在家常自己做衣裳的,陈萱这话,倒是给她提了醒,魏银一喜,叫来掌柜,告诉掌柜她要的样式。要小披肩与呢大衣合一体的,假两件,实际上是一件。虽要多费些料子,却也多费不了多少。掌柜亦是做老的,只是,这样式有些新,店里从来没做过。掌柜便建议,“小姐若是喜欢,何不各买一件?”

魏银有些不好意思说,她只想要一件的,魏银道,“呢大衣本身就厚,再往上披这种呢料的小披肩,肩这里就更厚了,不好看。可这两件我又都喜欢,就想着,做个假两件的,这样,既合身,又合意。”

掌柜有些为难,“这样式,还从未做过。”

陈萱自是帮着魏银说话,她细想了想魏银说的样式,也说了,“我瞧着,这款式不会太难,你看,这画册上的小披肩,肩这里是极合体的。大衣这种衣裳,虽然下摆大些,上身肩这里也是很合身的。这种假两件,就是把呢大衣裁个肩头同小披肩接一下,就成了。虽然你们没做过,觉着有些难,我觉着,我妹妹想的这款式不错。要是能做出来,摆在店里,别的铺子里都没有,若再有人看上,不就是你独一家的生意么。”

陈萱性子温和,为人也是两辈子再和气不过的,她想帮着魏银,也没多想,就说了这一套话。说完后,陈萱才觉着,有些唐突大胆,可说都说了,只好仗着活了两辈子,陈萱硬着头皮问掌柜,“你看,这样成不?”

掌柜道,“我叫裁缝来问问,这位张师傅可是我们从上海请来的老师傅。”

魏年听的一声笑,放下手里的细瓷青花盏,“我说老张,你们铺子都是上海的分号,有上海的老师傅有什么稀奇,别当什么稀罕事显摆了。你倒是俐落些,我们还得去吃饭呐。”

张掌柜一笑,让学徒叫了裁缝师傅来,裁缝师傅一思量,就接下了生意,“小姐想的新样式,我们店还没做过,待得了,还得请小姐多提意见。”

魏银笑,“刚张掌柜都说你们都是上海请来的老师傅,定是没差的。”

定下样式,又选用什么样的里子、扣子,何时来取。

待从裁缝铺子出来,魏银挽着她二哥的手臂道,“二哥,人家穿旗袍呢大衣,都是穿皮鞋的,二哥你有合适的皮鞋,我跟二嫂,一双皮鞋都没有,还都是自己家里做的布鞋呐。”

魏年笑,“好吧好吧,再给你们一人买一双皮鞋,好配衣裳。”

魏银连忙眉开眼笑的谢二哥,说了不少好话。陈萱也同魏年谢过,心里已是有些不安,虽然前世在魏家过得不好,到底,魏家也没少她吃喝。陈萱是个老实人,做衣裳时未免没有不要白不要的想法,可是这样又做衣裳又买鞋的,她就觉着自己不大厚道了。只是,陈萱到底是活了两辈子的人,别个不会,看人眼色总会些的。魏年魏银都在兴头上,陈萱便不好扫兴,跟着一道去了。

结果,刚在魏老太太那里得了“会过日子”好评的陈萱,因为年前做衣裳买鞋的事,令魏老太太大是不满,私下同魏老太爷说,“这老二家媳妇,瞧着老实,实际上,可比老大家的有心眼。这才进门几天,就把阿年哄的,做衣裳买鞋的,不知花了多少大洋出去。“

魏老太爷“唔”了一声,眯着眼,靠着炕头打盹,没说话。

第6章 学洋文

因着这大衣和皮鞋的事,陈萱在年前没得魏老太太一个好脸儿。

好在,陈萱毕竟有上辈子的经验,反正,不论魏老太太什么脸色,视而不见便好。

转眼便是新年,年前,铺子也要放几日年假的。待铺子放了年假,魏家做为东家,请了两家铺子的掌柜过来家里吃酒,一道来的还有两家掌柜太太,也是以示亲近的意思。故而,便分了两席,男一席女一席。这回,不是李氏阿萱张罗的饭菜,毕竟,她俩就是做些家常饭菜的本事,魏老太爷让从正阳楼叫的席面儿。

因今日家里吃席,魏家女人们都换了新衣,魏银便穿上了新做的带着披肩的呢料大衣,魏银见陈萱就是成亲时那一身褪去一水,有些旧的西瓜红的旗袍,悄问陈萱,“二嫂你怎么不穿新做的大衣?”

陈萱道,“这种大衣,不是出门才穿的吗?”

魏银道,“咱们能出什么门啊,不是去菜铺子买菜,就是到点心铺子买点心。这有客人来不穿,还什么时候穿?拿出来穿吧,二嫂,你看我也穿。有新衣不穿,再过两年,就不时兴了。”

陈萱想了想,就回去穿了新大衣。

魏老太太原本见魏银穿新大衣,不过哼一声,到陈萱这里,魏老太太更是轻蔑,上下打量陈萱一眼,将嘴一撇,“怪模怪样,不是咱家本分。”

若是前世,婆婆不喜,陈萱必要着紧换了的,今日,虽挨了魏老太太一句,陈萱硬是厚着脸皮没动。虽然脸上叫婆婆说的有些辣辣的,她觉着挺好的,这衣裳,穿上很暖和。而且,她相貌寻常,又有点壮实,像魏银这样好看的姑娘,就是穿最普通的衣裳也好看。像她,本就生得不好长得一般,穿件好衣裳,想也能衬得她略好一些的。魏银说的,今天有客人来呢。

陈萱纵是笨些,也知道,这样请客吃饭的日子,不能太灰头土脸,虽然婆婆和家里婶婶总说朴素是美,可陈萱知道,人们看到外头穿粗布大褂的下人是什么脸色,看到衣衫光鲜的人又是一种什么脸色。她不清楚,是婆婆和婶婶的话错了,还是许多人就喜欢说这样的假话。

陈萱顶着魏老太太挑剔不屑的眼光,迎到了李掌柜太太和赵掌柜太太。

两家太太对魏家人也都挺熟,陈萱出嫁前来北京,就是住的李掌柜家,这位赵太太,在成亲那天也见过。两位太太除了同魏老太太问好,大家彼此打过招呼,就夸了魏银和陈萱身上的衣裳。

魏银自来机伶,请两位太太坐了,笑,“是二哥带着我和二嫂新做的。

李太太拉着魏银看她身上的大衣,还摸了摸,问,“阿银,你这件是英国呢不?可真暖和。”

魏银一指陈萱,“我这件不是,这件是国产呢料,我二嫂这件是英国货,您去瞅瞅,可好了。”

李太太赵太太就去瞧陈萱身上的大衣了,直夸陈萱这件衣裳好,穿上显人才,夸得陈萱怪不好意思。想着这两位掌柜太太在上辈子可没这么热络,陈萱先时还不解,待赵太太说到,“可见咱家二小东家跟二少奶奶多么和气,刚看到二小东家身上也是一件黑呢料子,跟二少奶奶身上的是一样的吧?”

陈萱忽就明白了这两位掌柜太太这般热络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她身上这件衣裳,与魏年一样的料子的衣裳。

李太太不知陈萱思绪风云变幻,眼瞅就要大彻大悟,李太太还说呢,“现下的英国呢可是难得,就是咱们隔壁卖洋面包的洋点心铺子的东家,听说到上海出差,特意做了身英国呢的西装三件套,唉哟,老太太,你都猜不到那衣裳多贵?”

“多贵?”魏老太太于银钱上向来敏感。

李太太夸张的瞪圆眼睛,双手上下比划着,以示这事如何不得了,“足花了一两金子!我的天呐,我才听我们当家说这事儿,都不能信!不就一件衣裳么,竟要一两金子!”

赵太太抓了把玫瑰味儿的瓜子,嘴里灵活的磕着瓜子,接了话道,“得看什么衣裳,也得看是什么料子,听说上海那边儿的裁缝店,有些个外国料子,进料子时就进做一套衣裳的料子,整个大上海,就这人身上穿的这一套料子,你想找个重样的,都没有,能不贵?”

陈萱都听傻了,一两金子!一两金子!一想到自己身上这大衣可能会值一两金子!陈萱的心脏就开始砰砰乱跳,仿佛自己做了什么天大错事,一时间,更是手脚都不知该往哪儿放了!直待魏老太太砰砰拿瓷盅子敲桌沿,陈萱方回神,魏老太太盯着陈萱,确切的说是盯着陈萱身上那衣裳,目光已是不善,却是把喝茶的瓷盅子递给陈萱,嘟囔道,“怎么傻呆呆的,倒些茶水去。”

陈萱接了茶盅子添满茶水,放到魏老太太手边儿,魏老太太哼一声,问陈萱,“穿一两金子在身上是啥滋味儿?你可有大福了!咱们一家子这么些人,就你有这大福!”

陈萱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是错,想闭口不言,又觉憋屈,连忙说,“要知道这衣料子这么贵,我再不敢做的。再说,我听李嫂子说,是上海的衣裳,才那样贵。我身上这件,是阿年哥拿回的衣料子,他说没用大洋,是朋友送他的。就花些做工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