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女(1 / 2)

薛夷光所接触的京中贵女, 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宗室勋贵之女,爽朗大气, 骄傲肆意, 就像是永淑公主和平宁县主一样,喜欢骑马射箭,这些贵女活得肆意张扬, 热情地像一团火一样。

第二种就是像大姑娘和如今的二皇子妃一样, 喜欢诗词歌赋,性子温柔娴静, 但是这种娴静是一种温柔大方, 给人一种静美端庄,他们高雅知性, 不同于勋贵女子的张扬, 她们沉静地如水一般,只和她们相处就能让心静下来。

和这些姑娘相处起来很舒服,能让心放松下来, 这也是薛夷光喜欢大姑娘的原因, 她们身上有一种书卷气让人想要亲近,腹有诗书气自华, 用在这些女孩身上再合适不过。

但是这些姑娘和面前的这个江南姑娘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说大姑娘是温柔的, 那么面前的韩氏女就是柔弱的, 齐腰的襦裙更是把曼妙的腰肢勾勒出一种脆弱感, 好像风一吹就能断了一样, 露在外面的纤细脆弱的脖颈, 白皙细腻, 见到了面前的韩氏女,薛夷光方才知道什么叫做柔弱之美,病弱之美,也知道了弱柳扶风究竟是什么样子。

她不知道江南女子是不是都这个样子,薛夷光忍不住向着一旁的女宾坐席看去,她发现不同于京中女子每当宴会时绚丽多彩的服饰,江南的姑娘们更加偏向于清新淡雅,衣服多以浅色调为主,虽然不像韩氏女如此娇弱动人,但是也都是柔弱可人的。

看到这些姑娘,薛夷光也算是清楚现在江南的审美了,这让薛夷光不禁蹙起眉来,她不是说柔弱的女子不好,她只是不知道这种柔弱的心底里的柔弱还是表面的柔弱,如果是后者,薛夷光可以接受,但如果是前者,这让薛夷光忍不住蹙起眉来。

在京中,姑娘们都是争着表现的,但是在江南,似乎女子被束缚地更厉害,她对着这些姑娘邀请她们都不愿意表现。这让她想起先帝时期总喜欢让人去江南搜集女子入宫的事情,论开放,江南似乎远不如京中。

不过,对于敢于走出来的韩氏女,即便她表现地再柔弱,薛夷光总是欣赏的,笑着道:“韩姑娘想可是有诗要作?”

“春日之景不知被写了多少遍。”韩氏女柔声对着薛夷光道:“民女的诗就算是再好自认也比不上历朝名家所作,民女取个巧,将新作的诗铺成曲,供郡主一乐。”

薛夷光听后打量起韩氏女来,能在她面前说出这样的话,可见韩氏女绝对没有她表现出来的这般脆弱,敢于在她面前提要求改变原本的规则,这让她顿时对韩氏女有了兴趣。

“可以,要什么乐器?琴还是筝?”薛夷光点头道。

“都不是。”韩氏女摇了摇头道:“是琵琶。”

薛夷光也不说什么,只让人将琵琶取来,京中女子多习琴或筝,又或者是瑶琴之类,弹琵琶的贵女基本上没有,不过看在座的江南众人都习以为常,薛夷光更明白恐怕江南女子习琵琶者并不少。

一开始韩氏女所弹奏的曲目和薛夷光所想的没什么不同,轻松明快,初春的美好,还有诗中少女初长成的娇美。这首诗和曲并不短,不同于之前宴会上的诗词,这首词将女子的一生和季节融合在一起,初春时的少女是娇柔美丽的,这个时候她遇到了自己喜爱的男子,害羞动人,但也有着一颗热烈的心,男子许下美好的诺言,之后两人成婚了,新婚是美好的,但是很快春日的温暖和夏日的热烈过后,剩下的就是秋日的萧瑟。

男子移情别恋了,女子伤心泪绝,女子数次挽回也无济于事,男子纳了美妾,和妾室恩爱,指责妻子善妒,妻子面对丈夫的冷酷与无情,伤透了心,终日以泪洗面,这个时候女子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开始振作起来,她本以为这个孩子能够挽回丈夫的心,但是丈夫并不理会,因为妾室也怀孕了,丈夫的差别对待让妻子彻底死心。

最终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婴,妾室生下了一个男婴,看着丈夫对自己和孩子不闻不问,只想着妾室子女,妻子彻底死心,只一心照顾自己的女儿。但是妻子的退让只会让丈夫越来越得寸进尺,他想要抬妾室为平妻,想要将庶子记在妻子的名下为嫡子,妻子自然不让。丈夫的冷落,婆母的为难,妾室的趾高气扬,肆意欺凌,让妻子觉得绝望,她恨极了这些人。

无数次的争吵,让妻子彻底厌烦,她想要和离,但是娘家不许,她恨丈夫,恨娘家,……,就连女儿都唤不起她的神智。

最终,她疯了,只留下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继续生活在这个逼疯了自己母亲的家里,留给她的只剩下凛冽的冬风。

正当所有人都想要听后续的时候,想要听这个小女孩的故事,但是琵琶声和韩氏女的诗声都戛然而止,没有了后续,让人总觉得怅然若失,有些遗憾。

“她一个还没成婚的姑娘怎么能写出这么真实的诗来?”同昌公主在群里震惊道:“若不是亲生经历,怎么可能写得这么真切,这愤怒,悲伤,绝望绝不是随意写写就出来的。”

“没错,这个感情确实很充沛。”班昭此时没有和同昌公主斗嘴,身为才女,班昭自然能感受到这首诗里的感情多么真实,一字一句说得不仅是故事,而是悲伤和绝望。

“昭姬妹妹觉得如何?”班昭对着昭姬问道,作为同样写过《悲愤诗》的蔡琰,班昭觉得蔡琰更有发言权。

“你们看那姑娘坐在那里,没有起身行礼归还琵琶,她这应当是在平复情绪。”蔡琰说道:“她现在内心很不平静,这故事绝不是她编的,就算不是她亲身经历的,也应当和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同样写下过悲情之诗的蔡琰明白,就算这个故事不是韩氏女的亲身经历,也应当是和她有着极大的渊源,不然她不可能写得如此真切,让人听之落泪。

“群主觉得呢?”作为女首富,巴清表示自己没什么这样的经历,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所以她对这件事的理解不深,感情什么的,哪有赚钱来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