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应该说是一个极为让人高兴的消息,但是对安国公府来说,却不一定了。因为胡族的原因,景祐帝和朝中要依靠安国公府来镇守北疆,抵抗胡族,所以对安国公府颇为优待,但是等到胡族构不成威胁后,安国公府在北疆的势力就有些扎眼了。
安国公世子脑子转的快,听到父亲说起这个问题,立时皱眉问道:“父亲和三叔是打算辞官吗?”这是安国公前几日就和他商议过的事情,当时还没有拍板定下来,如今看来是他父亲和三叔已经决定了。
辞官二字在薛家的这些儿郎们已经很不可思议了,要知道他们打了这么大的胜仗,不应该加官进爵,怎么会和赐官扯上关系?
当这些人疑惑地看向安国公,他们希望得到安国公否定的回答,但结果却令他们都失望了。
“不错,我和你三叔的告老的辞呈已经写好,我会向朝中推荐你代管北疆。”安国公对着安国公世子道:“这次我和你三叔进京献捷后,我们都会留在京都,所以此次叫你们回来,是想要告诉你们除去镇守北疆的人,其余的薛家子弟都要跟我们搬回京都。”
这个决定安国公思考了很久,安国公府在北疆实在是有些扎眼,虽然他和景祐帝关系好,但是架不住朝中其他人眼热安国公府,向景祐帝进言。再加上女儿即将嫁给太子,那么安国公府就是太子妃的娘家,未来的后族,为了不让太子忌惮安国公府,从而给女儿带来痛苦,安国公决定自己和三弟薛圭都放下手中的兵权,辞官回京。
当然对北疆的兵权,安国公没打算全部放还给朝廷,因为女儿嫁给太子,他还需要给女儿撑腰。只是他回京长子掌兵,和他继续掌兵是完全不一样的意义,毕竟他在军中的威望太高,朝廷会忌惮也是正常。但长子掌兵,他们安国公府一家都在京中,不管是威望,还是可以算做人质的他们都足以让朝中那些人停下对安国公府的猜忌。
这次回京,安国公决定将家中子弟都带回京都。
薛夷光听着安国公的话,她不得不佩服自己的父亲,拿得起放得下,这样的人也无外乎能得景祐帝的信任,成为帝王最喜爱的臣子。正所谓功成身退,安国公很懂得这个道理,在这点上薛夷光不得不说自己父亲深谙为官之道。
现在,安国公辞官是最好的时候,这是在向帝王表忠心,等到一旦有人开始参奏安国公府了,到那个时候再开始上交兵权,那才是晚了,最后即便交了兵权,帝王心里也难免会心存芥蒂。
当然,薛夷光心中也十分清楚安国公选择隐退,很大一部分也是在为她成为太子妃让路,这让她心中感动,但是薛夷光不会劝说安国公不要为了她辞官,因为此时身退是对安国公府最好的选择。
看着下面这些晚辈们像是斗败了的公鸡似的,垂头丧气的,薛圭脾气急躁,有些受不住,嚷嚷道:“怎么,让你们回京享福还委屈了你们?”
看到薛圭发脾气,薛圭的长子薛彦斋道:“不是,父亲。主要是到了京中规矩多束缚不说,而且咱们薛家的情况您和大伯父也知道,京中富贵奢靡的生活哪里能培养出真的将士来?咱们的根还是在军中啊!”
薛圭听到儿子的话,拍了一下桌子道:“这个问题我和你大伯父怎么可能没想过,要我说,什么京中富贵养不出战士那都是假话,那皇宫中更富裕,四皇子现在在南疆不也是喜报频传,身先士卒?”其实薛圭是有些难过的,为了家族离开自己守护了十几年的北疆,他心中也难过,只是他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薛家要是不退,后果更严重。
“不是说不让你们再上战场了,只是不能在北疆了,你们原本有官职的像彦雯和彦斋,只是要换个地方驻守,家中的子弟以后有想要参军的,也都可以,只是你们要自己打拼。”安国公说道:“当然,若是想要考科举,我也给你们请先生,咱们薛家也是能出文官的省得都去当兵了,人家骂我们武夫无知!”
薛夷光知道安国公其实是想要家中子弟文武并重,这样相互照应,薛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长长久久地传承。
安国公说完后,有道:“好了,事情已经定下,你们回去收拾东西吧,我们进京献皆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