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1 / 2)

大清弊主 塞外流云 1712 字 27天前

步军统领衙门其任务与编制不同于一般的驻京八旗军队,其下所属部队有满、蒙、汉八旗军及绿营兵丁二万余人及巡捕三营马步军一万余人,不仅掌管北京内城九座城门的警卫任务,外城的七座城门也由其负责把守,是京师地区最主要的警备力量,主要职责为保卫京师安全及维护社会治安。

步军统领即九门提督一职可谓是权责重大,极为引人注目,康熙在江南科考案及《南山集》案爆发后,京城人心惶惶之际,又撤换托合齐的九门提督一职,自然引起了京城所有官员的注意和猜疑。

朱天保听闻这一消息后,匆匆赶回毓庆宫,一进门就见太子胤礽一脸苍白,神情木然的斜靠在背椅上,心里不由一惊,太子此时可千万不能失态,他忙轻声唤道:“太子爷……。”

胤礽茫然的望过来,见是朱天保,不由挤出一丝笑容来,“九如来了,坐。”

朱天保却没坐,而是躬身道:“太子爷,事情真想究竟如何,现在还未可知,太子爷千万不可自乱阵脚,皇上此番举动,仰或是有意试探亦为可知,再则,托合齐担任九门提督一职已近十年,实属罕见,撤换亦是正常,新任九门提督隆科并未依附阿哥,能否拉拢尚在两可之间,现在皇上及满朝文武皆在关注太子爷的反应,奴才祈望太子能淡然处之,再说,太子爷眼下恩宠未减,何须自忧?”

“九如不用宽慰我了。”胤礽意兴索然的说道:“我跟随皇阿玛近四十年,深悉其手段,月前才将满蒙八旗、护军营将领对调,今番又撤换九门提督一职,犹如国手布局,步步紧逼,一俟布置周全,便是动手之时。”

听胤礽说的如此笃定,朱天保心里亦是一凉,思忖半晌,他方才说道,“太子爷,奴才妄言,皇上此番布置,不外乎两个目的。其一,逼迫太子爷——异动。其二,断绝太子爷异动的念想。奴才以为,皇上禀性宽厚,又极重名声,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皇上春秋已高,希企安稳,定不愿大动干戈,太子爷何不暂避锋芒,淡然处之,撇清一切不利之事,或可安然无事。”

经这一提醒,胤礽心思也活了起来,康熙年事已高,又极好面子,对一应谋逆之事,定然不会深究,就此罢手,不问政事,说不定能躲过这一劫,况且,以现在的情形,动手亦无丝毫把握,而且一旦动手,便再无退路。

沉吟稍许,胤礽才道:“既是如此,那就着人吩咐齐世武他们不必再广为牵连。”

朱天保微笑道,“太子爷,八党势大,皇上亦是不喜,打击八党,既能博皇上欢心,又能消弭后患……。”

一听这话,胤礽不由暗道,心慌则乱,怎得忘了,打击八党,方能显出自己一党存在的价值,康熙为平衡计,方才有可能放过自己,想到这里,他点了点头,“九如说的有理。”

在康熙的默许,太子的推波助澜之下,《南山集》一案开始逐步升级,但凡与《南山集偶抄》、《黔南纪闻》、《孑遗录》等书有关联的人纷纷被捕,与戴名世交往过密的也在抓捕之列,就连雕刻、印刷、售卖的商人亦被牵连进去不少。

借着这股东风,官场上太子一党亦掀起了检举、揭发之风,很快就形成了互劾、互举的局面,一众与戴名世交从过密的官员纷纷被请进了刑部,八党中不少官员因此被牵连,一时间,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京城的情形,康熙是洞若观火,随着满蒙八旗、护军营将领对调及九门提督的撤换,太子胤礽安静了不少,一众党羽亦是深居简出,而南山集一案的不断升级、扩大,胤禩一党官员亦是惶恐不可终日。

康熙冷眼旁观了二日,又发了一道谕旨,“着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祯回京述职。”此时一众官员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去关注胤祯的事。

雍亲王府。

不管是江南科考案还是《南山集》大逆案,都与四阿哥胤禛毫无关系,他素来面冷,京中一众官员即便是人心惶惶,四处打探消息、求情、打点,亦无人到他的府上叨扰,他也乐的清静自在,不过,康熙招胤祯回京的谕旨,他却是甚为上心。

‘粘杆处’于广州和福建两次策划刺杀老十四都未得逞,胤禛不由多添了几分小心,值此康熙打击太子的关键时刻,想必对身为太子一党的老三、老十三和他三人的防范和监控也大为加强,他不得不谨慎,再说,他亦不想节外生枝,转移康熙的注意力,因此才下令终止一切行动。

折进后院,胤禛便直奔南院,这段时间,他闲暇无事便与邬思道手谈几局,一进屋,略略寒暄,邬思道便默契的摆开棋盘,胤禛含笑道:“今儿,皇阿玛发了道谕旨,着老十四回京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