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1 / 2)

农家甜点香满园 哞哞 3725 字 15小时前

第396章 应对有度

李氏的三儿子李康跟着丫鬟刚一进屋,李曼的眼睛登时就亮了亮。

果然生得出挑。穿着一件茄色的皮袄,束了腰,足蹬一双青缎的小朝靴,全身并无半分红、粉艳色,但因很好地遗传了李氏的白皮肤和眼型,眼角微微上挑着,标准的凤眼,薄唇剑眉,天生一段风流,不过眼神却不邪不魅,中和了那股嗔视而有情的神态。

屋里这些夫人们很是见过世面的,不过这样的长相,她们见了也无不夸赞,“你家这个哥儿生得是好!”

“康儿,快给诸位夫人请安。”儿子很给自己长脸,李氏自然高兴,从栾夫人起,一一给她介绍在座的这些夫人。

李康一一拜年请安,进退也很有度,栾夫人瞧了也心内暗自点头,李曼挨着她坐,这会子自己这个外甥女儿有些扭捏却又忍不住偷着抬眼瞧的举动,已经说明了一切,看来这次十有八九应该有戏了。

“这位是栾夫人的外甥女儿,小曼姑娘。”李氏最后介绍到李曼,“成日家说嘴你嫁出门的姐姐生得好,我就说你眼皮子浅,真正生得好的在这儿呢!”

李康微微一笑,“是我见识少了。”明明话里是在夸人家妹子漂亮,可态度却丝毫不见轻浮谄媚,右手成拳头,左手包住,用最为标准的姿势规规矩矩给李曼拜了一个年。

所以说事情得分人,一样的规矩拜年,若是换了吴文博来做,李曼必定会觉得他呆头呆脑愈发无趣了,但是李康这么微一鞠躬,她两颊迅速飞起一层粉色,忙也站起身来,不抱拳,左手压着右手福了福身,也以同样标准的拜年姿势回了个礼。

众位夫人都是过来人,瞧着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是看对眼了,栾夫人终于可以歇歇了,这两三个月,栾夫人为李曼的亲事操多少心,即便是栾县丞也未必有这几位夫人知道的清楚。

自然的,因着李曼的关系,众人心里都暗自将李康和裴华这两个长相俊俏的后生进行一番比较。这两人,虽则都生得不错,但风格全然迥异。

裴华自从受伤后,这屋里除了李曼,其余人等都再没见过他,印象中,仍然是古铜色的皮肤,和眼前皮肤比姑娘家还细润洁白的李康截然不同,体型也不一样,裴华因为有功夫所以更加孔武有力,若是仲春或者夏日时节穿的衣裳单薄了,能隐约看出藏于衣衫之下的肌肉线条,这是李康没有的,但他身材纤长却也并不弱柳迎风的羸弱。

最大的不同在于气质。裴华的俊秀带了分正气,而李康则更偏向于艳若桃花的俏,倒也分不出谁更好看,都是难得的俊后生,比不出谁优谁劣来。

“你今年多大啦?”

“过完年十七了。”

“听你娘说你做木谈生意?小小年纪真有出息!”

“不懂的东西还多着,慢慢学罢了。”

这些夫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问李康问题,笑盈盈的,生的好看就是种天然的优势,李康的木炭生意虽经营的还可以,但在这些夫人眼里并不是很够瞧的,眼下这么热络的交谈,除了卖栾夫人的面子,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李康相貌好,漂亮孩子谁都稀罕。

栾夫人听他这样应对自如,谈吐有度,更满意了,“这话是了,谦受益满招损,你能这么想,很好。”

“多谢夫人教诲,晚辈都记着了。”

俊秀的脸蛋一板一眼的说这些平日里李曼最腻烦的客套话,却也不讨人厌,李曼听着倒还顺耳起来,嘴角自己都不自觉地噙着笑。

栾夫人有意考考他,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如李氏所说,那样的勤于正事,“咱们刚还在听你娘说你外出的那些趣事儿,不过我倒是更想听听这木炭有什么讲究,你上头两个哥哥也没涉足木炭这一行当,你怎么却想到要做这个营生?”

“木炭,小至炊事、取暖,大到铜铁冶炼,乃至雕塑制墨,缺它不可。”其实这时候的墓葬形制也同木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李康不是个傻瓜,大过年的在这种场合提及这种忌讳的字眼,因此直接略过不提,“虽是为赚钱,但也关乎民生。”

哎呦,这小伙儿有前途,不说别的,甭管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不过问了句怎么做起木炭生意,却一下子将谈话拔高到了这么个高度,栾夫人,包括其他几位都如是想。

这种话非常容易听起来让人觉得有假大空之嫌,李康很聪明,他立刻往下说道:“炭,烧木留性,寒月供燃火取暖者,不烟不焰,可贵也。炭从木材里来,却也不是完全燃烧,燃烧之后还保留着自身原本的木之特性,实乃一项技术活。”

宕开一步,李康含着笑娓娓道来,同在座的夫人们耐心科普:“烧炭这活儿能往回追溯到商周时期。”

一句话,让在座的人都微微倒吸了一口气,原来冬日里日日见的木炭竟也有那么久的历史了?这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夫人们自然对这些不了解了,这次连带着李曼也听进去了,农活儿她懂,可是这些她却一点也不内行了,只知道木炭想用就有了,烧就是了,没成想也有这许多的学问,再加上说的人是李康,对着那张脸,就是他也和他娘一样,说什么采蘑菇之类,李曼也会觉得很有趣。

看到大家如此捧场,李康继续道:“木炭易燃又耐烧,又特别方便贮存和运输,青铜、铁器、陶瓷和酿酒都是炭火冶炼而来。”

这句话很好地佐证了刚刚自己所说的“关乎民生”,这种说话技巧大约也是从李氏那里言传身教而来。

栾夫人点点头,“这么一说还果真如此,不过听你娘说你上一趟去了孤城,那里只知道竹子多,怎么?那里也盛产木炭?”

“凡山林无煤处,当地的锻工择巨竹烧成火墨,孤城盛产竹林,那里的炭火质量也十分不错。”李康解释道。

第397章 送礼清单

在这次正月宴席上,李康以出色的外貌、得体的谈吐以及上进的态度成功赢得了满桌人的好评,更甭说原本就外貌协会的李曼了,她之所以一直对裴华还放不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之前相看的那几个加起来也没一个裴华带的出去,真同那几个成了,岂不活打了脸了?

这次终于遂了她的意思找了个不输裴华的,李曼很庆幸之前没有听家里人的话,迫于他们的压力从了吴文博,否则非得肠子悔青了。

消息传到李曼父母那里,也是高兴地了不得,闺女的亲事是老两口心头的重担,这两三个月一直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裴家那里后来是死命看着才没又去惹出更大的笑话,若不是看在自家权势的份儿上,村里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不定怎么排揎呢,反正等小曼嫁到县里,也听不着那些闲话,个人过个人的罢了。

村长夫妇俩定了心事,想起闺女的婚事倒也兀自发笑,李曼和李康,裴华和杜芊芊这两对敢自有趣,官场和生意场,这两对都各有分工,只不过男女掉了个个儿而已,真真儿是前辈子的孽缘,要不是出现了个外貌和裴华不相上下的李康,不知道小曼还得误到什么时候。

李氏那里自然巴不得早些看日子、下帖子将婚事定了为好,李康更是隔三差五就送东送西过来府上,交际手腕了得,栾县丞府邸从上到下不过半个月的光景已经被他打点地妥妥帖帖,无不夸赞。

送的东西很考究,并不是说东西很名贵,而是难得。

太过名贵栾县丞夫妇不会放心收下,否则观感不好,但也不能上不了台面,李康的难得二字就体现在这里。

南方的槟榔,本地并没有种植的,李康分别用朱漆盘和瓷樽送了来,上头呈了三四种槟榔,盐水槟榔经过十来道工序的处理,上头结了一层盐霜,嚼之微涩带咸;糊涂槟榔口感最妙,焦而脆,上下牙齿轻咬就碎;与之成为另一个极端的,是槟榔面儿,槟榔被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儿,为了防止受潮就必须得放在带盖儿的瓷樽梨;枣儿槟榔,顾名思义,色泽棕润殷红,同树上刚成熟的红枣儿一般,因为泡在大颗大颗的冰糖粒儿里头一同蒸过,口味甘如饴,这种槟榔没有其他种类那么呛的口感和气味,最容易为外地人接受,因此也是栾县丞最喜爱的,闲来无事衔了一颗,倒也清爽提神。

李康观察发现后,之后送来的槟榔就都是枣儿槟榔了,他还特地向栾县丞介绍了槟榔的各种妙用,比如驱虫效力尤佳,还能消水肿、止痢止泻,听得栾县丞连连点头,心里想的是若有如此多功效,倒可以想法子在本县移植一些,也算是政绩一桩了。

如此这般想着,同李康之间的谈话,客套虚词少了不少,内容言之有物起来。

“……伙计都人手一把半月形的小刀,有主顾买了槟榔后帮着用小刀对开、四开或者六开切碎,用戥子称好了就成。至于枣儿槟榔,味儿是最好的,柔韧带甜,越嚼越香。”先给栾县丞戴了顶会品槟榔的高帽,“不知大人可曾听过当年王给事做的那首槟榔的诗?”

栾县丞来了兴致,“哦?还有诗?不知是哪一句?”

“端坐轿中吃槟榔。”李康说着笑了笑,“据闻不仅他自己独爱吃枣儿槟榔,就连他家小儿子也爱吃。”

大人爱嚼槟榔常见,小孩儿却没怎么听说,李康继续道:“不为别的,那哥儿独爱吃西瓜,西瓜吃多了又贪玩儿爱动,一肚子水乱晃荡,好生难受,这时候含一粒儿枣儿槟榔,屏气嚼两口,没一会儿,肚子里的食水就尽消了。”

说得有趣,栾县丞都掌不住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