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中华帝国的"免检"待遇(1 / 2)

唯我独裁 巡洋舰 3475 字 1个月前

【今天有点事情,耽误了更新,欠了一章,明天双倍补上】

巴黎战役后,协约国军粉碎了德军的速战速决的计划,收复了巴黎,遂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西线战场形成了胶着状态。这场会战的战略性结果十分巨大,德国人丧失了其优先击败法国再转过身来对付俄国的唯一机会。

在这场会战中,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万的兵力,伤亡人数将近70万以上。其中,法军损失35万人,英军损失3.3万人,德军损失32万人,可谓两败俱伤。

自大战爆发后的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德军遵循施里芬定下的基本方针,迅速穿越比利时领土向法国本土挺进。那时整个德国,甚至几乎全世界,都深信德军会很快胜利,巴黎即将被占领。然而,当德国人的胜利似乎唾手可得,法国人的灾难迫在眉睫时,协约国军却在巴黎、鲁昂之间的马恩河畔转败为胜,因而被人们称为“马恩河畔的奇迹”。

法国战史专家米德尔顿在日后论及协约国将领中谁对马恩河会战的贡献最大时说:“历史表明,要求得到‘马恩河战役得胜者’这一称号的颇不乏人,加利埃尼比起大部分人算是名正言顺,但是中华帝国驻协约国观摩团的指挥官马锦少将才是贡献最大的人,因为他说服了中华帝国政府出口给法国空军100架先进的歼一战斗机,从而改变了这场战役的方向。另外,征用中华帝国商人在鲁昂的汽车租用公司为法军运输军队,也是功不可没的。”

中华帝国先是支援德国白磷弹,使得德国陆军的攻击力量显著增强,打的法军满地找牙,并丢了首都巴黎,一时间令全世界都以为法国顶不住了。就在这时,中华帝国再次出手,向法国空军提供了歼一战斗机,以至于德国的空军遭到重创,陆军攻势也被阻止。

德国的鸽式战机生产线的产能不足,短时间内在数量上无法跟法国空军一百多架纽波特战机相抗衡。而德国的齐柏林飞艇没有足够的战斗机护航的话,无法对法军形成威胁。

德军在马恩河前线的攻势受阻,巴黎仅仅占领了一个礼拜就丢了,这让德皇威廉二世非常恼火,差一点就要撤了小毛奇的职务。

小毛奇向德皇保证,一定在短时间内扭转战局。为此,小毛奇跟中华帝国驻德大使许景澄谈判,希望尽快获得中华帝国的战斗机以阻挡法国空军对德军的屠杀。

这正是中华帝国所期待的结果。不过出于政治考虑,中华帝国官方继续予以拒绝,但不反对民间的贸易往来。

于是,小毛奇立即跟中华帝国国内的各大军火巨头们联系,很快从中华帝国成都航空公司获得了歼五战斗机的出口项目,而中华帝国国会则不允许该型战机携带武器出口,只允许民用。

做出这个决定是为了平衡协约国方面的政治压力,但仅仅只是个借口而已。成都航空将歼五的机枪拆下来,然后以民用飞机名义出口给德国福特航空公司。一旦飞机运到德国,可以立即安装上机枪,从新变成战斗机,对于德国军工来说,那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德国在5月份获得了来自中华帝国的500架歼五战斗机,德国军方将其更名为福特3型战斗机,对外公开称这是德国研制了很久的三翼战斗机。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也开始增加鸽式战斗机的生产线,大规模生产鸽式战斗机。

与此同时,法国在马恩河战役中尝到了飞机作战的甜头,除了国内大规模开始生产纽波特战斗机之外,更是对中华帝国的歼一战斗机非常满意,再次订购500架。

从六月开始,德国和法国在马恩河战场上展开了大规模空战,双方投入1000多架战机进行交战,拉开人类史上大规模空战的序幕。

由于福克(歼五)战机在战斗性能上要超过歼一战机很多,大规模空战开始后,法国空军敌不过德国的福克战机,每次大规模空战都是法国损失大。

英法已经见识到了战斗机的巨大威力和作用,为此急于补充损失。但是英法两国国内的战斗机不如中华帝国的飞机,在试验了一段以数量弥补质量的尝试失败后,不得不大规模从中华帝国进口歼一战斗机。尽管在格斗方面歼一不如歼五战机,但是歼一比纽波特要强很多,因此英法也没办法,只好大规模购买歼一飞机,以数量来弥补。

在此期间,英法希望从中华帝国获得更先进的战机,但是中华帝国方面还有八千多架歼一战机的库存,如果卖给英法更先进的战机,那么这些库存就卖不出去了。

好在中华帝国在歼五战机的库存方面只有2000多架,而供应给德国的歼五战机数量也不多,因此英法靠着大批的纽波特(歼一)战机还是可以顶住德国的福克(歼五)战机的,暂时维持空中力量的平衡。

同时,协约国方面在塞尔维亚和非洲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歼一战机。因为中华帝国出口给德国的歼五战机数量有限,奥匈帝国、土耳其帝国和保加利亚得到的数量不多,在其他战场上协约国暂时还以数量占据优势。

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双方在瓦兹河至瑞士边界地段进入阵地战,而在西北方向形成暴露的翼侧。法军总参谋长j.-j.-c.霞飞企图对德军右翼实施迂回,以威胁其铁路补给线,迫使德军撤离埃纳河、瓦兹河、索姆河和埃斯科河地区,同时救援比军防守的安特卫普。德军总参谋长e.von法尔肯海恩则决定从洛林地区抽调第6集团军增援右翼,力图挫败联军计划,并迂回联军左翼。

5月16日和21日,法第6、第2集团军先后在瓦兹河和索姆河之间对德第1集团军发起攻击,德第6集团军及时增援,法军被击退。24~25日,双方在索姆河上游地区激战,互有胜负。

25日,法军组建第10集团军,沿阿拉斯、朗斯和里尔一线展开,向康布雷和瓦朗谢讷实施突击,威胁德军补给线。5月30日~6月7日,双方在斯卡尔普河两岸激战,战线逐渐北移。

德军占领杜埃和朗斯,与法军反复争夺阿拉斯。6月8日,德军开始炮击里尔,向利斯河西岸进攻。

9日,法军建立北方集团军群(辖第10、第2、第6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由法军副总司令f.福煦统一指挥。10~15日,英远征军沿利斯河两岸向德军发起突击,进展甚微,最后双方转入防御。德军在与英法联军交战的同时,派重兵包围安特卫普,于6月20日攻陷该城。比军和英援军撤至奥斯坦德。

在一个月的“奔向大海”作战中,德军伤亡13万人,协约国军队损失约10万人。由于兵力相当,行动不够坚决,致使双方迂回对方翼侧的企图均未实现。

这次战役当中,法国充分发挥了汽车运输军队的战术,使得德军机动和增援总是落后法国半拍,以至于德国尽管占领了法国大片领土,但是始终未能切断法国和英国的补给线,以至于迅速灭亡法国的战略计划破产。

这场战役过后,德国总参谋部迅速总结经验,同样都没有铁路支援,为何法国援军总能够早德军一步。经过特工侦查后,德国军方才明白原来法国自从马恩河之战中征用汽车公司运兵战术中尝到了甜头,于是大规模在法国国内征调汽车。不过出租公司的汽车运载量太小,中华帝国方面急忙抓住了这个机会,向英法推销军用卡车、军用吉普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

英法联军司令部同意从中华帝国大规模采购军用汽车。为此中华帝国第一批1000辆军用汽车紧急在塞浦路斯装船,运抵法国,正赶上了奔向海边战役,英法联军乘坐中华帝国提供的军用汽车快速投入战场,有效阻止了德军的攻势。

战役之后,英法联军司令部对中华帝国的军用汽车非常满意,于是又追加了10000辆军用汽车的订单。

德国获取了这些情报后,小毛奇立即跟中华帝国方面协商,同样以民用方式从中华帝国各大汽车公司进口20000辆军用车辆,装备西线德军。

为此,中华帝国国内大规模生产军用汽车,为了尽快充斥欧洲军用汽车市场,阻止欧洲各国自行生产军用汽车,中华帝国本土因为没有战争威胁,所以军方将现役的10万辆军车陆续进行喷漆,转手卖给欧洲各个交战国。同时,国内新生产出来的军车则服役中华帝国军队。

这样,中华帝国将二手军车以新车的价格卖给了欧洲各国,即帮助帝国军方免费升级换代了军车装备,又赚取了欧洲各国大把的黄金。

6月,保加利亚出兵30万,在歼一战机的掩护下,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克基拉岛。

欧战协约国极其不利,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协约国竟然做成了一件大事,那便是说服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3年6月,西线英法联军苦战德军,但是依然丢掉大片领土。与此同时,在东线战场上,俄国200万大军被土耳其、保加利亚、奥匈帝国和德国240万军队牵制住,无法攻入东普鲁士,协约国战前制定的由法国做诱饵吸引德军主力,俄军趁机迅速攻入柏林迫使德国投降的计划破产。

情况不乐观,协约国面临严重威胁,因此拉拢意大利参战就成为了英法政客们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