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2 / 2)

大明奸妃 张晚知 3702 字 1个月前

她虽然已经作了决定,但郕王虽然也称呼她为母,毕竟不是亲生子,最后时刻仍然忍不住顿了顿,见群臣都不接话,才继续道:“然而当此危局,国无长君,天下难服。皇帝与郕王祈钰多年兄友弟恭,手足情深,御驾亲征之前,更是把监国重任托于弟手,倚为腹心。老妇以为,眼下由郕王代行皇帝之权,顺理成章,诸臣以为如何?”

太后这个位置,于国家而言,一生最重大的意义,便在于帝位更迭时出面证明皇权交替的合法性。若是太后推荐的帝位人选不能使文武百官信服,百官自然有话要说;但此时孙太后不独话说得有理有节,而且人也选得合适。

以吏部尚书王直为首的文武大臣见孙太后在这种关键时刻,居然行事有条有理,章法严谨,并不是无知妇人出来胡闹,哭着逼众臣找儿子,都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异口同声的道:“娘娘明见,臣等并无异议。”

人选虽然确定了,但无论是儒家的礼法,还是个人情意,郕王都不可能急虎虎的就答应,连连摆手道:“母后,此举将皇兄置于何地?万万不可以如此!”

孙太后握着他的手柔声道:“好孩子,我知道你们兄弟情深,然而国难当前,不如此不足以稳定人心,抵御强寇。”

放弃为亲孙子争夺帝位,却承认非己所出的郕王继位的合法性,是她尽宣庙遗霜,一国太后的本分。但这重身份之后,她还是一个母亲,嘴里劝着郕王,想到儿子被也先俘虏,不知会受多少苦难,终究忍不住放声痛哭:“你要好好的……好好的当皇帝,将你哥哥救回来,莫负了你父皇的遗愿和这十几年的兄弟情分……”

郕王连忙扶住孙太后,泣道:“儿臣知道,儿臣一定竭尽所能。”

政治人物的哭泣,都是别有意义的,过了会儿便在近侍的劝慰下收了。孙太后抹去眼泪,看了看广场上的众臣,再看看旁边的郕王,想了想,又一指身边的金英,喑声道:“钰儿,金伴伴是四朝元老,服侍你父皇忠诚勤谨,又任司礼监太监多年,熟悉政务。你身边的大伴虽好,但在理政一事上,恐怕不如金伴伴有经验。哀家一介妇人,在政务上能帮你的有限,唯有将金伴伴送给你,盼能助你一臂之力。”

朝堂上不是家常叙话的地方,孙太后要办的事办完,便抱着小皇子上了銮驾,回了仁寿宫。她这一天受的刺激太大,虽然凭着多年争斗培养出来的韧性硬撑了过来,但心中之悲苦,实不下于任何一人。眼见钱皇后六神无主,一昧哭泣,她都已经去奉天殿打了个来回,竟也没能缓过来,心中真是痛彻心腑,也不回答她们乱纷纷的问话,嘶声道:“一个个没头苍蝇似的,全没半点主张!除了添乱,还会什么?你们……都给我滚!”

钱皇后她们自入宫以来,就没被孙太后这样喝斥过,虽然心中害怕慌乱,却也不敢顶撞,纷纷退了出去。

万贞也想退走,但孙太后揽着小皇子,忽道:“贞儿,你留下照看濬儿。”

这种时候万贞连气都不敢喘粗了,更不敢拂逆太后的意思,应了一声,就在旁边安静地站着。

小皇子从被孙太后带去奉天殿,就一直安安静静的不乱说乱动,也不知是被吓住了,还是怎么回事,表情有些呆滞的安慰道:“皇祖母,不要哭……”

孙太后抚了抚小皇子的头顶,眼中垂泪,道:“傻孩子……你知道什么?你什么都不知道……你这苦命的孩子!”

她痛惜了小皇子一阵,又想起千里之外的正统皇帝。在这只有几名心腹留守的大殿里,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骂:“镇儿!你这不争气的东西!你丢了江山社稷、丢了妻儿老母……只怕还要丢了自己的性命!你气煞为娘!痛杀为娘了!”

她在朝堂上的哭泣,虽然悲痛,但那属于太后的痛,每一次哭泣,每一句话说出,都把握着张驰的分寸,保持着国母的风仪。独有此时此刻的哭骂,才是属于一个母亲痛失孩子的心痛,完全没有太后的气度,就像寻常妇人一样,捶着胸口,拍着椅子,哭得涕泪横流,声声啼血。

万贞对于整个明宫都缺乏真情实感,纵然觉得正统皇帝是个“好人”,但也绝不像普通宫人那样仿佛天塌了似的伤心悲痛,一直没有哭过。直到此时孙太后哭得情真意切,她才感到心酸,忍不住跟着掉眼泪。

正统皇帝未出事前她心里恐慌害怕,但这时候确定皇帝被俘,她反而松了口气——虽然她对历史没有研究,但初中高中都有历史课,明朝有皇帝被俘这种事好像她还有些印象,似乎最后这位皇帝是回来了的?

既然皇帝能回来,那皇宫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变故吧?

宫正王婵和严尚宫两人拉不住伤心欲绝的孙太后,急忙喊道:“贞儿,你傻站着干嘛?赶紧过来抱住娘娘!别伤了娘娘的玉体!”

万贞连忙依言行事,孙太后哭得忘我,被她抱着不能自残,却仍然使劲挣扎。万贞眼看不是办法,只得道:“娘娘,您别这样!您这样吓着小殿下了!再说,皇爷会回来的!会回来的……可是想让皇爷回来,您得先保重了自己,才能谋划啊!”

她一遍一遍的劝着,也不知道哪句话打动了孙太后,慢慢地孙太后的哭声小了下来,虽然仍旧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但却明显的缓和了些,不像刚才那样歇斯底里。

万贞见孙太后不再疯狂,便松开让王婵她们接手,自去拉住旁边发呆的小皇子,问道:“小殿下,你怎么了?”

小皇子小脸煞白,大热天的竟然小手冰冷,怯生生的望着万贞,没有回答。

第七十章 国破家亡旦夕间

万贞从没见过小皇子这样子,猜想他是被突然的大变吓住了,心中也为之一酸,握着他的手柔声抚慰。

孙太后这时候头痛欲裂,小皇子的异常她也没有精力安抚,扶着额头镇定了好一会儿,才道:“濬儿的两个娘都是经不得事的,在偏殿辟个房间给濬儿住。贞儿,你带着濬儿下去先下去,待哀家有空再言其它。”

虽说有孙太后梗着,但从事变到现在,无论钱皇后还周贵妃都没有想起来要将儿子带在身边保护起来。钱皇后抚养了,但这不是自己亲生;周贵妃亲生了,但没归自己抚养。平时还不显,一到关键时刻,小皇子这两边不靠的凄凉就露出来了。

万贞心中怜惜,加倍的小心哄了半天,小皇子才回过神,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往万贞怀里钻:“贞儿……好怕……怕……”

万贞怕他小小年纪被吓到了也不哭,却憋出毛病来,此时见他情绪反应正常,不由松了口气,抱住他轻轻拍抚安慰:“不怕,不怕,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觉得局势会好起来,但是怎么好呢?

数万蒙古铁骑在怀来卫外虎视眈眈,而朝中有独立指挥大战经验的老将几乎已经尽数死光,现在还有谁有抵御敌军入侵的能力呢?即使有这样的能人,面对皇帝被俘,国朝精锐丧尽的惶危之局,文武百官会不会还有与敌人正面抗衡的胆气?

万一她的记忆不准,或者说事情的发展不如人意,皇帝已经死在了瓦刺手里,边关被破,敌人打进京师来的话,她怎么办呢?

等闲的宫廷倾轧,她虽然忌惮,但却并不怎么害怕。因为就像杜箴言所说的那样,再怎么阴谋陷害,宫廷里生活的人群,终究是在规则约束下长出来的,行事有章法可寻,大多数情况下总有见招破招的机会。

可是这倾国之祸,却是完全没有规则可言的,谁也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危机,会不会死,要死的话,又会怎么死。

连正统皇帝的后妃都慌乱得只知道哭,普通的宫人又有几个还能保持镇定的?

万贞还能聚拢了小皇子身边的梁芳、韦兴、黄赐等几名近侍勉强哄着小皇子,就挤在仁寿宫偏殿躲避外面的喧嚣,静等孙太后恢复。而许多惊惶万状的宫人,却已经吓得六神无主,早丢了手里的差事,有菜户的找菜户、有干亲的找干亲、有同乡的找同乡,总之无头苍蝇似的乱窜。

整座宫廷,从上午的锦绣风流富贵乡,一下变成了风雨晦暝飘摇城。直到孙太后发泄完心中的苦闷,恢复理智命人摆出仪仗在宫中巡视,把内宫二十四衙都走了一遍,才缓和了一下这种悲凄惧怕的情绪,慢慢地恢复了宫务的正常运转。

小皇子虽然一直搂着万贞不放,但到底小孩子忘性大,吃过晚饭后就慢慢恢复了过来,窝在万贞怀里睡着了。

对于万贞来说,抱个孩子不吃力,但总抱着不放,却有些姿势僵硬,见小皇子睡着了便忍不住想把他放下来。可她的手才一动,小皇子就猛地惊醒了,惊慌的拉住她的手:“贞儿不要走!贞儿不走!”

万贞无奈地又将小皇子抱起,柔声道:“好,贞儿不走,不怕,不怕,贞儿在这陪着你呢!”

小皇子得到承诺,又安下心来睡着了。万贞抱着他坐在椅子上,忍不住暗暗叫苦:即使她不怕累,但人总不能不吃饭洗漱方便吧?

幸亏她愁了没多久,孙太后便回来了。无论钱皇后还是周贵妃都让她灰心,她也就不想着给她们做脸了,直接将人打发回了西内,自己却过来探望小皇子。

帝位已经在群臣面前许给了郕王,眼前的小皇子,是她这一支血脉能够不经大乱而重新得回皇统的指望。若是撇开母子之情和国家大义,小皇子对她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被俘的皇帝,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待见小皇子在万贞怀里睡得小脸红扑扑的,显然被安慰得很好,孙太后心中五味交织,暗里叹了口气,温声道:“贞儿,辛苦你了。难为你能处惊不变,这种时刻还能替我照料濬儿周全妥帖。”

万贞恭声道:“娘娘和小殿下待奴一向极好,奴自当尽心尽力。”

这种时候,她这句话与平时相比就有了不同寻常的力度,孙太后微微动容,叹道:“难为你这孩子天性淳厚,理当重赏……你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