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嬷嬷点了点头道:“订的是苏州府同知的公子。”
“去找两匹颜色鲜亮的苏锦来,说是我给她添妆了。”
贾敏带着王嬷嬷走了,后面的对话还在继续。老先生说了两句,又觉得有些严厉,毕竟对面是个才六岁的小姑娘,而且这小姑娘的妹妹也在跟着一块学习,他当年在松山书院的时候,可是吓哭过学生的。
那么挽救一下,先生又道:“回去再读读千家诗,还有韵律,每天都不能停。”
婉玉点头,先生看她认错态度良好,道:“坐下吧。”临了又觉得不太对劲,要说她父母两个都是有名的才子才女,林如海还是松山书院出来的高材生,婉玉这诗是谁教的?
晚上回家,老先生收到了林家送来给孙女添嫁妆的布匹,觉得自己可能发现了一丝丝真相。
四月份观音庵有场大法事,婉玉现在挂靠在那里,于是每年初一十五还有特殊的节日是雷打不动必去的。
这样也挺好,还能出出门,至于境界禅意什么的,婉玉背书的功夫还算不错,而且这么多年,关于青年和禅师的对话也看了不少,总还是能应付过去的。
还有一点,观音庵后山有块地,是庵里的尼姑种粮食用的,大约七八分,就这么一块当然是不够全庵上下吃的,她们每天还是要有一部分人去化斋的。
但是自打观音菩萨疑似显灵事件之后,这块地就被赐福了。
林家有不少上等良田,婉玉也知道一二,一亩地种小麦也就是两三石的产量,换算到观音庵的这一块,正常来说最多也只有不到三百斤,而且观音庵的这些尼姑们,种地也没什么经验,于是两百斤的产量也是有的。
然后呢,自打墙塌了,观音显灵了,婉玉成了莲瑛居士,这地的产量每年就往四、五百斤去了,整整翻了一倍。
婉玉想这估计才是她能顶着主持师妹名号的最主要原因吧,但是不管怎样,她也有了不大不小的名声,甚至远在远在京城的外祖母也写信过来说要求几件她穿过的衣服,一件给珠儿媳妇挂房里,一件给将来的琏儿媳妇预备着,还打算给南安太妃还有北静王妃一人送一件去。
马车摇摇晃晃,又从观音庵出来,等到了林家大门口,小厮才打开侧门,婉玉就听见空中一阵虚无缥缈的声音由远及近,分不清左右,就像是整个环绕在自己耳边一样,“施主施主,女儿无用,不如舍了我去!”
婉玉心中巨震,手心涌出一层薄汗,心脏也是砰砰直跳,因为已经到了自己大门,门口那条路也算半个私产,就算露了脸也不算太没规矩,于是婉玉将马车侧壁上的帘子掀了细细一条缝,向外看去。
门口一跛足道一癞头僧,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不是她等了数年的人是谁!
一僧一道不过几步,就到了林府大门,声音响遍整个林府,连在内书房的林如海和身在后院的贾敏都听了个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