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2 / 2)

明朝女人 简梨 3987 字 13天前

皇帝现在真的放弃了,轻拍床板,这是约定好密室中人退出的暗号。皇帝叹道:“朕无憾矣。只是不知后世如何评定朕的功过。”

“陛下一生诛权臣、平党争、改宗室、宽流民,赈济百姓,振兴百业,抵御满人南侵,功绩赫赫,今人不敢忘记,后人亦会铭记。”

“朕无憾矣。”皇帝枯瘦的手握在柳娘手中,慢慢变得冰冷。

柳娘又一次见证皇帝的死亡,人间至尊死亡的时候,烦恼不比常人少,忧虑更比凡人多。

定安帝三岁立为太子,八岁参与朝政,十五岁登基称帝,御极十三年,享年二十八岁。英明之主壮年而崩,天地缟素,山河同悲。

太子朱和坻灵前继位,次年改元大盛,由镇国大长公主辅政。

柳娘以为自己一辈子能历经三朝帝王已经很了不起了,没想到从小由她精心教养、完全继承她政治思想的朱和坻依然没逃过大明皇帝寿命不长的惯例,在位四十五年就去了。

他长久的当政让大明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文化交流频繁、百姓安居乐业,大明从他开始进入了盛世。他的祖父十分倒霉,接到一个烂摊子,气得病倒在床。他发父亲是开拓之君,可就当时那个破破烂烂的底子,光补漏洞就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只有朱和坻运气够好,他的祖父、父亲为他打好基础,他看似轻轻松松就把国家领上了高速发展的强盛之路。

朱和坻去世的时候,柳娘已经七十五岁了,满头银丝、满脸皱纹,可她的脊背依然挺直,眼不花、耳不聋,手中的沉香木凤首拐杖,与其说是用来帮助走路的,不如说是增添她的威仪,衬托她的气度。

柳娘又握着朱和坻的手送走了他,他比他的父皇洒脱,临终时没有那么多问题。只是依旧有些话不能对妻儿臣下说,只能说给这位姑姑听。

新继位的皇帝已经三十多岁了,并不需要柳娘辅政。可新帝依旧恭敬的扶着柳娘,微微低着头,听从她的教诲。

柳娘站在乾清宫门口,望着天边火红的晚霞,心想,希望我不要再见到下一个皇帝驾崩。

第131章 番外1择亲记

定安三年, 皇帝招镇国公主入宫, 商议其婚事。

“不是说好了我不成亲吗?怎么突然又想起来了, 再说一遍, 我不成亲, 你就别忙活了。”柳娘见皇帝一本正经的拿出大明适龄单身男青年名单, 有一瞬间的反应不过来。

“大姐姐!你那么喜欢孩子,皇儿们也喜欢你,可见你有孩子缘。与其羡慕我有这么多可爱的孩子, 不若你成亲生子, 拥有自己的血脉。”皇帝真诚的眨眼, 刚巧这段时间后妃总把孩子往柳娘身边送, 美其名曰尽孝, 实际是想要博柳娘好感, 提前见习政事。

“成亲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先前说过,我若成亲,影响朝政, 驸马与子女也不好归置, 况且我并无瞧上的人,还是算了吧。”以前说的时候,皇帝已经默许为了江山社稷牺牲她的婚姻, 怎么这个时候突然变卦了。

“大姐姐不必担心,朝政有我,大姐姐偷懒一点不成问题。你出嫁后比照亲王, 驸马得一品衔,长子袭亲王爵,余子封郡王,女儿封郡主,后代子嗣若有功勋,我加倍封赏。若非宗室授爵已经改制,授大姐姐世袭罔替之爵又有何难?”

非常甜蜜的诱惑,若是按照皇帝给出的美好前景,至少是五代子孙富贵。崇祯年间,大明有三十四位亲王,六百二十二位郡王,镇国将军到奉国中尉不计其数,宗室人口近百万。在定安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他们再次统计过,经过战火、流民和饥荒,现有的亲王只剩十六位,郡王直接削减过半只剩三百零一位,可见当时大乱乱成什么样子。

宗室改革之后,只有亲王和郡王称宗室,其余镇国将军到奉国中尉都单列户籍,出籍为民,一次性发给一定产业,日后除了姓氏,与平常百姓无异。亲王系和郡王系也只有嫡子能继承爵位,亲王系单传亲王爵,其余子嗣不再封郡王;郡王系单独承袭郡王爵,其余子嗣也不再加封。女子也在改革之列,只余郡主、县主、郡君三者,其他皆称宗室女。有爵位的女子出嫁礼部给嫁妆、朝廷给封赏,其他宗室女由父母自行聘嫁,上报宗人府备案即可。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居然没有引来宗室的叛乱,不可思议。或许是曾经他们已经叛过了,以蜀王系为首的蜀中藩王,几乎消失殆尽,被打怕了的藩王愉快接受了改制的事实。更因为柳娘和皇帝对宗室的分而治之,能承袭亲王、郡王爵位的的人恨不得爵位永在,可底层宗室艰难的时候已经只能学太/祖上街乞讨了,大战之中被饿死的不计其数。被养废的宗室眼见大明乱局,终于切身体会到大明完了他们也讨不到好的简单道理。

宗室出籍为民,实际上还是有优待,一次性发给产业不说,只要有点儿本事,没人可以抹掉你的功勋,这在官场上已经是难得的好处。有一分能耐就当三分用,皇室也乐见宗室进入官僚体系。

所以,有这样的大背景在,皇帝给柳娘子女的待遇堪称优厚。要知道现在皇帝的儿子都不会直接封亲王,都是郡王。若无功勋,一辈子郡王不说,还只能恩荫自己的嫡长子,其余子嗣在他活着的时候可自称某某郡王府,等他死了,依旧是普通人。

柳娘不明白皇帝为什么突然发善心,但不妨碍她以不变应万变,“还是不了,并没有瞧得上的人。”

“大姐姐,后顾之忧我都帮您解决了,您就看一看吧。”皇帝把他整理好的名单塞到柳娘手里,“总说没瞧得上的,好歹也要瞧过再说。”

柳娘奇怪的看了她一眼,天下最好的人才都在官场,学而优则仕不是一句空话。而柳娘接触的层次都是老狐狸政治家,那些适婚的男子都是刚入官场的新丁,柳娘如何瞧得上。或者是不图做官的单纯才子,这类人的思维和柳娘背道而驰。武将镇守边关,锦衣卫多娶武官世职之女。数来数去,哪里有合适的人。

柳娘翻开折子,打头第一位就是金科状元王霜桑,其次是榜眼张英,再次是探花李怀,再往下看,柳娘居然看到了吴三桂。

这都是什么和什么啊!柳娘气不打一处来的指着吴三桂的名字道:“他怎么在这上面,我记得他三十多了吧,有妻有子的!”

皇帝眼睛似乎亮了那么一下,“大姐姐放心,吴三桂妻儿俱亡,攻打盛京的时候,被满人大将多铎帅兵报复,杀了妻妾子女。”

柳娘一个白眼翻死他!“我放什么心,我是不明白他何德何能在这张折子上!”

“大姐姐别生气,不在就不在,我马上把他划掉。”皇帝十分好说话的马上蘸墨把吴三桂的名字土成黑斑。同时在心里骂给他出主意的人,就说了吴三桂不行,已有原配的人,难道让长公主做继室吗?那简直是把皇家的颜面放在地上踩。可那人非说只要长公主愿意成亲就行,松了成亲这个口,没了吴三桂,还可以有周三桂、王三桂!

柳娘怀疑的看着热情到谄媚的皇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行了,我先把折子拿回去,放心,我会看的。”柳娘准备先撤退,查一查这上面的人。

看样子是有人给皇帝出主意了,有人投效不奇怪,到底是正统之主。柳娘好奇的是哪个人才,居然想从婚事上突破她。

皇帝也知道柳娘对内宫外廷的掌控,这次居然没在任何人面前漏出口风,高启潜和定光联手都没查到实证。只有王霜桑每次递过密折之后,皇帝都会要火盆。皇帝谨慎的烧东西,且烧的不是他一个人的,可十次里面有九次他都在,剩下的柳娘就当是障眼法了。

王霜桑,柳娘发现在她的印象里完全没有这个名字。

皇帝倒是和这一科的新进士们较上劲儿了,榜眼张英就是那个张英,安徽桐城人,若是他没这么倒霉做了驸马,那他将有一个更出名的儿子——张廷玉。

柳娘看了看,这张英少年得中,年纪比柳娘好还小,是怎么混进名单的,皇帝是逼婚逼疯了,只要是个人都想把柳娘塞出去吗?

探花李怀是前首辅李标的幼孙,长得十分出众,文章也好。柳娘见他风采天成,执意点他做了探花。难道就是这样,让皇帝误会了不成?

柳娘拿着这份名单摆手,让锦衣卫和东厂重点查状元王霜桑。科举也要五人结保,查清三代,可科举实行这么多年,套路早被人摸清,蒙混过关也有可能。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锦衣卫和东厂联手都查不出来的,皇帝那般小心翼翼,剩余的线索也足够推断出背后使劲的是谁。

高启潜禀告道:“王霜桑,上虞人,其父乃是沈文奎。沈文奎因幼年寄养外家,冒姓王。沈文奎曾在辽东一代游学,崇祯二年,建奴破破遵化,被八旗挟俘,翌年携还沈阳,命值文馆,为建奴出谋划策,因受皇太极器重,召见询问国政,授宏文院学士。天津卫登陆战中,沈文奎战死,其子沈霜桑借朝廷召回流民之便,回归故里,该姓王,遂入科举。”

所以这个王霜桑其实是汉奸的后代,也不知他对如今朝廷是怎样的态度。不用细纠,只看他出馊主意就知道被满人影响颇深,居然混到了读书人中的金字塔顶端,还想着破坏朝廷稳定呢。

柳娘一向知晓的都是汉族文化强大的同化功能,没想到今日到见了一个反例。

柳娘直接把王霜桑的真实身份捅给了皇帝,皇帝一见,勃然大怒,暴跳如雷。

“好个王霜桑,亏得朕对他如此信任!还想着让大姐姐嫁给他,果然狼子野心,狼子野心!”皇帝气得眼睛都红了,还以为好不容易“有识之士”倒向他这个皇帝,没想到是别有用心之徒。

“我倒好奇这个王霜桑和陛下说什么,引得陛下如此信任,还起了给我做媒的心?”柳娘是真好奇,现在的人都对皇帝尊崇不已,说“圣心难测”,他能把皇帝心思揣摩得这么准确,当真了得。

说什么?皇帝心想,当然是为他谏言收回朝政大权的方法。